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15节
“来,这是我昨天晚上弄出来的,你们两个一起看看,先看一遍,我抽个空给你们讲讲。”朱至似乎听到他们两个的声音,终于意识到旁边有人需要她注意下。毕竟,最激烈的争吵已经过去,接下来才是重点,重中之重,他们两个须得好好看看这些为他们专门准备的教材。
朱允熥觉得,这就不用了吧。
结果朱至已经将手中的书丢过来了。
朱允熥哪怕不想接,朱允炆速度更快,第一时间已经接在手上。不过,朱至再丢了□□:“那是给允熥的,后面这本才是你的。”
是以,朱允炆将第一本塞到朱允熥手里,朱允熥就不得不问问了,“姐姐,一个晚上你是怎么弄出两本来的?”
朱至已然再次低头写起来,不过还可以回答朱允熥问题的。
“我就算一个晚上只能弄出一本,也会是你那一本。所以你关心什么?”朱至反问,朱允熥已然萎了!
说得对,他就是因为书读得不好,因此才会让朱至下定决心给他专门弄个教材,朱允炆分明只是顺便而已。
朱允熥动了动唇,不过还是埋头看起书来。
本来朱允炆还担心他看着看着肯定要分心了,毕竟朱允熥自来就不是看得进书的那个。不想这一回却是例外,朱允熥竟然看得分外的津津有味,丝毫不像之前一样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
嗯?朱允炆心中疑惑,却也开始翻起手里的书。
朱至可不是单纯只写字,而是干脆弄上图案,加以故事,就为让朱允熥能看得进去。
读进去了书,就不怕学不到,记不住。
朱允炆一看,不用说,自然也是入了迷,一本书看完竟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姐姐,姐姐还有吗?我还想看。”没等朱允炆问起朱至,朱允熥难得的竟然跟朱至讨书看。
“在编在编。你要是觉得不尽兴,多看几回。”朱至给朱允熥出主意,朱允熥却是将视线落在朱允炆手上,“我那一本跟二哥那本有多少差别?”
朱至埋头正写着字,闻言答道:“挺大差别的。你二哥跟你不一样。”
“那我能看得懂吗?”朱允熥不确定的问。朱至没能忍住抬头与之对视,“能不能看懂你问我?”
啊,好像确实不应该问朱至,他读书写字,他能不能看得懂该问的是自己才对。
朱允熥毫不迟疑的抛弃朱至,走到朱允炆身边讨好的冲朱允炆道:“二哥,我们换一换?”
未必没有这个打算的朱允炆却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抱着怀里的书瞅着朱允熥问:“不想换,我想多看一回。”
“别啊二哥,都看过了还有什么好看的。咱们换换,姐姐写得可有意思了。”朱允熥费尽心思想说服朱允炆,然而朱允炆摇头道:“你的应该相对简单。”
朱允熥!!虽然理是那么一个理,朱允炆就不含蓄点吗?
“简单得我都不怎么想看。”朱允炆似乎怕朱允熥不理解,特意补充上。
简单得我都不怎么想看,简直就是暴击。朱允熥在这一刻真开始怀疑起自己了,他跟哥姐们一比,是不是太差劲了,以至于他们都不想带他一起玩耍?
“换,我是不想换的,你要是非想看我手中这一本不可,倒是可以谈谈条件。”在朱允熥几乎绝望的时候,朱允炆透露出那么一丁点可以商量的意思,朱允熥立刻欣喜若狂,“谈啊谈啊,二哥有什么条件?”
迫切得好像是自己占了大便宜的语气,也是没有谁了。
“大哥前些日子送你的一块墨玉。”朱允炆怕是早就惦记上这块玉了,如今“勉为其难”的要跟朱允熥交易。
“你不是也有一块吗?”朱允熥可记得他们兄弟二人的礼,一向都是人手一份,毕竟朱雄英可不是偏心的那个。
“是啊,所以我想好事成双。换不换?”朱允炆并不否认这一事实,但是他不嫌玉多啊。
朱允熥几乎没有犹豫的接过话道:“换。”
哎呀,可真是容易。
“拿来。”朱允熥答应得爽快,不忘冲朱允炆伸手。
朱允炆面对朱允熥应得太过爽快,不禁生出一种自己吃大亏的感觉。
不对啊,他怎么会吃大亏。
朱至编的教材就算是为朱允炆量身定作的,并不代表后续不会印刷出来让朱允熥看,不过是朱允炆拿了鸡毛当令箭,提早哄哄朱允熥罢了,要是换个有脑子的人,绝不可能答应这样的交易。
以至于就算朱允熥答应得如此爽快,也让朱允炆有一种不太确定的感觉,莫不是朱允熥想耍无赖?
“我都答应了,二哥你莫不是想反悔??”朱允熥伸了半天的手,愣是没等到朱允炆交手,这可把朱允熥急得不行了,莫不是朱允炆打算反悔?
“你先把墨玉拿来。”朱允炆本着安全起见,须得亲手握着墨玉才能把书本交出去。
“你信不过我吗?”朱允熥如何也没有想到兄弟那么多年,朱允炆竟然不相信他,他是那骗人的人吗?
“交易还是立刻完成的好。”自以为占大便宜的朱允炆是担心朱允熥之后反悔好吧。
所以,东西拿到手,无论如何,朱允熥没有反悔的余地。
朱允熥呲咧嘴,可是一看朱允炆那完全没有要跟他商量商量的意思,只好吩咐一旁的人道:“去,把大哥送我的那块墨玉拿过来。”
伺候在朱允熥身边的小内侍几乎本能的看向朱至,朱至听着两个弟弟的话,得说,朱允熥是真不用脑子。
当然,朱允炆也挺黑的。
一个内侍都明白的道理,朱至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笔交易的不对待,但那又怎么样,这是朱允熥乐意的。
内侍看过来的眼神,朱至回望过去,吓得小内侍不敢再有所迟疑,立刻退去。
“二哥你也看见了,我都让人去拿了,总不会骗你的,书给我。”朱允熥是个急性子,迫不急待便要从朱允炆手里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别急。书在这里不会跑。”可是饶是如此,朱允炆依然本着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原则。
朱允熥瞪大了眼睛,如何也想不到自家二哥这么难说话,太过分了。
“去,让小果子快点。”朱允熥再急,却是不能上手硬抢的。没办法,唯有让人去催,快一些,快一些。
朱允炆握着书,这时候似乎才想起来朱至在一旁,只不过朱允炆打量朱至的时候,朱至已经埋头写起教材来了。
等小内侍拿着那块巴掌大的墨玉回来,一手交玉,一手交书,这个交易就算是达成共识。
朱允熥抱着朱允炆给的教材,缩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而朱允炆拿着墨玉在手,那叫一个爱不释手。
这事,朱至事后跟朱雄英说起,朱雄英倒是一愣,朱至笑笑问:“没想到吧,咱们不喜于读书的弟弟,竟然用你送他一块珍贵的墨玉换一本书,还是我写的书。”
朱雄英点点头如实道:“确实挺让人意外的。”
“咱们允熥这脑子,实在堪忧。”朱至末了给句总结。
“珍贵与否也该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朱雄英反而接过话,看这态度是不觉得朱允熥傻?
朱至一想也对,“要是让我换,顶多三文钱。”
这回叫朱雄英不得不说道说道她了,“你辛苦半个晚上写出来的东西就值三文钱?”
不料朱至点点头,“对啊。不过重点不是我可以依样画葫芦?”
啊!也对,朱至不是那愿意被人掐住脖子的人,想算计她,须得拿些有份量的东西来。
“说来,舒笙这些年事情研究得怎么样?”朱雄英决定不再讨论弟弟们,一件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子,朱允熥纵然不算太聪明,但整体上来说还是挺不错。至于朱允炆的算计,无妨。
比起家里的那点小事,难道不是这关乎民生的大事更重要?
舒笙是谁,一个科考中不写四书五经,只写农业耕种的人。
凤阳当了三年的县令后,这一位到应天述职就跟朱至提起粮种的重要性,尤其指出其实粮种可以培育,或许他们可以培养出让粮食增产的粮种。
作为一个真正见识过粮种培育的朱至,自然知道这件事的可行性,不二话,官,舒笙可以不去当,他就专门研究粮种的事,不管花费多少年,只要能培养出增产的粮种,他就是有大功于国家。
“我偶然听百川提起,齐家村春种的稻谷竟然可以收了。”朱雄英是听说了这么一件事,也是想从朱至这里得到肯定的回答。
朱至被问起这事,眼睛亮闪闪的道:“是,以前是春耕秋收,哥哥知道吗,这才六月,咱们可以再种一季,就算按以前同样的收成,咱们也多了一倍的粮。”
听到这话,别说朱至了,就是朱雄英也激动无比,不确定的问:“可以再种一季?这,不会是玩笑吧?”
“舒笙说的啊,这不是在试吗?就等着收成之后的再种,若是可行,明年就可以在大明朝内推广。”
第122章 出气
◎倚仗◎
作为一个从来不夸大其词的孩子, 朱至岂不知道,没有做成的事不宜说。实验成功, 用事实证明一切, 才能真正让天下人不敢非议。
朱雄英激动得伸出手捉住朱至,“倘若舒笙做到了,他是功在千秋。”
“嘘, 这事先不能对外说。就是对爹我也一直没说。齐家村的情况他们发现了, 也只以为是秋收提前。至于后面到底能不能种出来,再收成, 咱们得用事实说话。”朱至惊觉,好吧, 确实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以至于她忘记应该要瞒着点,等事情果真做成再说。
朱雄英一听顿了半响,随后又反应过来了,“对, 说得对, 尚未成功的事不宜对外泄露, 不能让有的人高兴太早,也不能让好些人不高兴太早。”
说实话, 朱至看着朱雄英, 突然觉得朱雄英现在挺蔫坏的,是个闷声发大财的主儿。
“你让人看着齐家村点。”朱雄英想来想去不放心, 叮嘱一句。
“还用哥哥说, 我早让伯父去安排了, 否则整个应天现在不得传遍了。别人的稻谷还没长出来, 齐家村都要收成了, 这不是引人侧目?”朱至就算人没有回来,必须也早早把事情安排好。
对此,朱雄英默默的给朱至竖起大拇指。
在这点上,朱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朱至也有想法,“我就盼着这事能成,最好明年普及大半的田地,如此一来就能让百姓们多几分希望,不至于一辈子没指望。”
朱雄英重重点头道:“会的。”
“太孙,北元使臣再次求见。”这时候祝娘再次禀告,离上回北元使臣求见已然过去两天,北元使臣坐不住了!
“不见。”可惜有意晾着北元使臣的朱雄英再一次果断拒绝,这一回祝娘不再迟疑。
“哥哥拒绝了两回,接下来他们肯定不乐意再等着,该使出十八般武艺了。”朱至看着祝娘的身影如是道来。
朱雄英想了想道:“让人给二叔传句话,让二婶出气的时候到了。就问问二婶要不要出出心中积攒多年的恶气。”
对此,朱至不得不对朱雄英竖起大拇指,且附上一句话,“哥,你这招够损的?”
不料朱雄英冷笑道:“说什么呢,损的难道不是他们吗?要不是他们不像样,对他们忠心耿耿,愿意为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他们信不过,寒了人的心,岂有他们如此为难的时候。我虽不喜于二婶心心念念都是北元,却也敬二婶一片忠心,否则二婶早死了。”
一个不断往北元送消息的探子,早些年大明得容着忍着,到如今还有这个必要?
一再和北元交战占据上风,而且实力也在不断增强的大明,并不忌惮杀一个已经被弃的郡主。
不杀她,更多是因为大明人的心里都敬重真正的忠义之人,否则秦王妃早死了。
“难道你为二婶求情,留着二婶的命,不是因为你觉得二婶活着比死更有用?”别人相信朱雄英这番敬重忠义之士的话,但一直确保秦王妃能活着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她依然有利用价值。
“咳咳咳,差不多就行了。”朱雄英横了朱至一眼,提醒朱至就别再鸡蛋里挑石头。
“咱们就别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多么正人的君子,坐在咱们的位置上,就算再努力想当一个好人都不可能。好人,是治理不好偌大的天下,也不可能成为天下之主的。”不是朱至想要打击朱雄英的积极性,实在昰有些事大可不必。
人无十全十美的,坐在这个位置上,尽所能的做好份内的事,让天下相对安宁,让百姓们的日子相对过得更好一些,那就算对得起身居于这样的位子上。
想让天下称赞?算了吧,能被称赞的人太少,尤其能叫天下人称赞,就算是圣人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得到一众人的认可,他们兄妹得认清现实。
朱允熥觉得,这就不用了吧。
结果朱至已经将手中的书丢过来了。
朱允熥哪怕不想接,朱允炆速度更快,第一时间已经接在手上。不过,朱至再丢了□□:“那是给允熥的,后面这本才是你的。”
是以,朱允炆将第一本塞到朱允熥手里,朱允熥就不得不问问了,“姐姐,一个晚上你是怎么弄出两本来的?”
朱至已然再次低头写起来,不过还可以回答朱允熥问题的。
“我就算一个晚上只能弄出一本,也会是你那一本。所以你关心什么?”朱至反问,朱允熥已然萎了!
说得对,他就是因为书读得不好,因此才会让朱至下定决心给他专门弄个教材,朱允炆分明只是顺便而已。
朱允熥动了动唇,不过还是埋头看起书来。
本来朱允炆还担心他看着看着肯定要分心了,毕竟朱允熥自来就不是看得进书的那个。不想这一回却是例外,朱允熥竟然看得分外的津津有味,丝毫不像之前一样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
嗯?朱允炆心中疑惑,却也开始翻起手里的书。
朱至可不是单纯只写字,而是干脆弄上图案,加以故事,就为让朱允熥能看得进去。
读进去了书,就不怕学不到,记不住。
朱允炆一看,不用说,自然也是入了迷,一本书看完竟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姐姐,姐姐还有吗?我还想看。”没等朱允炆问起朱至,朱允熥难得的竟然跟朱至讨书看。
“在编在编。你要是觉得不尽兴,多看几回。”朱至给朱允熥出主意,朱允熥却是将视线落在朱允炆手上,“我那一本跟二哥那本有多少差别?”
朱至埋头正写着字,闻言答道:“挺大差别的。你二哥跟你不一样。”
“那我能看得懂吗?”朱允熥不确定的问。朱至没能忍住抬头与之对视,“能不能看懂你问我?”
啊,好像确实不应该问朱至,他读书写字,他能不能看得懂该问的是自己才对。
朱允熥毫不迟疑的抛弃朱至,走到朱允炆身边讨好的冲朱允炆道:“二哥,我们换一换?”
未必没有这个打算的朱允炆却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抱着怀里的书瞅着朱允熥问:“不想换,我想多看一回。”
“别啊二哥,都看过了还有什么好看的。咱们换换,姐姐写得可有意思了。”朱允熥费尽心思想说服朱允炆,然而朱允炆摇头道:“你的应该相对简单。”
朱允熥!!虽然理是那么一个理,朱允炆就不含蓄点吗?
“简单得我都不怎么想看。”朱允炆似乎怕朱允熥不理解,特意补充上。
简单得我都不怎么想看,简直就是暴击。朱允熥在这一刻真开始怀疑起自己了,他跟哥姐们一比,是不是太差劲了,以至于他们都不想带他一起玩耍?
“换,我是不想换的,你要是非想看我手中这一本不可,倒是可以谈谈条件。”在朱允熥几乎绝望的时候,朱允炆透露出那么一丁点可以商量的意思,朱允熥立刻欣喜若狂,“谈啊谈啊,二哥有什么条件?”
迫切得好像是自己占了大便宜的语气,也是没有谁了。
“大哥前些日子送你的一块墨玉。”朱允炆怕是早就惦记上这块玉了,如今“勉为其难”的要跟朱允熥交易。
“你不是也有一块吗?”朱允熥可记得他们兄弟二人的礼,一向都是人手一份,毕竟朱雄英可不是偏心的那个。
“是啊,所以我想好事成双。换不换?”朱允炆并不否认这一事实,但是他不嫌玉多啊。
朱允熥几乎没有犹豫的接过话道:“换。”
哎呀,可真是容易。
“拿来。”朱允熥答应得爽快,不忘冲朱允炆伸手。
朱允炆面对朱允熥应得太过爽快,不禁生出一种自己吃大亏的感觉。
不对啊,他怎么会吃大亏。
朱至编的教材就算是为朱允炆量身定作的,并不代表后续不会印刷出来让朱允熥看,不过是朱允炆拿了鸡毛当令箭,提早哄哄朱允熥罢了,要是换个有脑子的人,绝不可能答应这样的交易。
以至于就算朱允熥答应得如此爽快,也让朱允炆有一种不太确定的感觉,莫不是朱允熥想耍无赖?
“我都答应了,二哥你莫不是想反悔??”朱允熥伸了半天的手,愣是没等到朱允炆交手,这可把朱允熥急得不行了,莫不是朱允炆打算反悔?
“你先把墨玉拿来。”朱允炆本着安全起见,须得亲手握着墨玉才能把书本交出去。
“你信不过我吗?”朱允熥如何也没有想到兄弟那么多年,朱允炆竟然不相信他,他是那骗人的人吗?
“交易还是立刻完成的好。”自以为占大便宜的朱允炆是担心朱允熥之后反悔好吧。
所以,东西拿到手,无论如何,朱允熥没有反悔的余地。
朱允熥呲咧嘴,可是一看朱允炆那完全没有要跟他商量商量的意思,只好吩咐一旁的人道:“去,把大哥送我的那块墨玉拿过来。”
伺候在朱允熥身边的小内侍几乎本能的看向朱至,朱至听着两个弟弟的话,得说,朱允熥是真不用脑子。
当然,朱允炆也挺黑的。
一个内侍都明白的道理,朱至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笔交易的不对待,但那又怎么样,这是朱允熥乐意的。
内侍看过来的眼神,朱至回望过去,吓得小内侍不敢再有所迟疑,立刻退去。
“二哥你也看见了,我都让人去拿了,总不会骗你的,书给我。”朱允熥是个急性子,迫不急待便要从朱允炆手里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别急。书在这里不会跑。”可是饶是如此,朱允炆依然本着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原则。
朱允熥瞪大了眼睛,如何也想不到自家二哥这么难说话,太过分了。
“去,让小果子快点。”朱允熥再急,却是不能上手硬抢的。没办法,唯有让人去催,快一些,快一些。
朱允炆握着书,这时候似乎才想起来朱至在一旁,只不过朱允炆打量朱至的时候,朱至已经埋头写起教材来了。
等小内侍拿着那块巴掌大的墨玉回来,一手交玉,一手交书,这个交易就算是达成共识。
朱允熥抱着朱允炆给的教材,缩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而朱允炆拿着墨玉在手,那叫一个爱不释手。
这事,朱至事后跟朱雄英说起,朱雄英倒是一愣,朱至笑笑问:“没想到吧,咱们不喜于读书的弟弟,竟然用你送他一块珍贵的墨玉换一本书,还是我写的书。”
朱雄英点点头如实道:“确实挺让人意外的。”
“咱们允熥这脑子,实在堪忧。”朱至末了给句总结。
“珍贵与否也该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朱雄英反而接过话,看这态度是不觉得朱允熥傻?
朱至一想也对,“要是让我换,顶多三文钱。”
这回叫朱雄英不得不说道说道她了,“你辛苦半个晚上写出来的东西就值三文钱?”
不料朱至点点头,“对啊。不过重点不是我可以依样画葫芦?”
啊!也对,朱至不是那愿意被人掐住脖子的人,想算计她,须得拿些有份量的东西来。
“说来,舒笙这些年事情研究得怎么样?”朱雄英决定不再讨论弟弟们,一件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子,朱允熥纵然不算太聪明,但整体上来说还是挺不错。至于朱允炆的算计,无妨。
比起家里的那点小事,难道不是这关乎民生的大事更重要?
舒笙是谁,一个科考中不写四书五经,只写农业耕种的人。
凤阳当了三年的县令后,这一位到应天述职就跟朱至提起粮种的重要性,尤其指出其实粮种可以培育,或许他们可以培养出让粮食增产的粮种。
作为一个真正见识过粮种培育的朱至,自然知道这件事的可行性,不二话,官,舒笙可以不去当,他就专门研究粮种的事,不管花费多少年,只要能培养出增产的粮种,他就是有大功于国家。
“我偶然听百川提起,齐家村春种的稻谷竟然可以收了。”朱雄英是听说了这么一件事,也是想从朱至这里得到肯定的回答。
朱至被问起这事,眼睛亮闪闪的道:“是,以前是春耕秋收,哥哥知道吗,这才六月,咱们可以再种一季,就算按以前同样的收成,咱们也多了一倍的粮。”
听到这话,别说朱至了,就是朱雄英也激动无比,不确定的问:“可以再种一季?这,不会是玩笑吧?”
“舒笙说的啊,这不是在试吗?就等着收成之后的再种,若是可行,明年就可以在大明朝内推广。”
第122章 出气
◎倚仗◎
作为一个从来不夸大其词的孩子, 朱至岂不知道,没有做成的事不宜说。实验成功, 用事实证明一切, 才能真正让天下人不敢非议。
朱雄英激动得伸出手捉住朱至,“倘若舒笙做到了,他是功在千秋。”
“嘘, 这事先不能对外说。就是对爹我也一直没说。齐家村的情况他们发现了, 也只以为是秋收提前。至于后面到底能不能种出来,再收成, 咱们得用事实说话。”朱至惊觉,好吧, 确实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以至于她忘记应该要瞒着点,等事情果真做成再说。
朱雄英一听顿了半响,随后又反应过来了,“对, 说得对, 尚未成功的事不宜对外泄露, 不能让有的人高兴太早,也不能让好些人不高兴太早。”
说实话, 朱至看着朱雄英, 突然觉得朱雄英现在挺蔫坏的,是个闷声发大财的主儿。
“你让人看着齐家村点。”朱雄英想来想去不放心, 叮嘱一句。
“还用哥哥说, 我早让伯父去安排了, 否则整个应天现在不得传遍了。别人的稻谷还没长出来, 齐家村都要收成了, 这不是引人侧目?”朱至就算人没有回来,必须也早早把事情安排好。
对此,朱雄英默默的给朱至竖起大拇指。
在这点上,朱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朱至也有想法,“我就盼着这事能成,最好明年普及大半的田地,如此一来就能让百姓们多几分希望,不至于一辈子没指望。”
朱雄英重重点头道:“会的。”
“太孙,北元使臣再次求见。”这时候祝娘再次禀告,离上回北元使臣求见已然过去两天,北元使臣坐不住了!
“不见。”可惜有意晾着北元使臣的朱雄英再一次果断拒绝,这一回祝娘不再迟疑。
“哥哥拒绝了两回,接下来他们肯定不乐意再等着,该使出十八般武艺了。”朱至看着祝娘的身影如是道来。
朱雄英想了想道:“让人给二叔传句话,让二婶出气的时候到了。就问问二婶要不要出出心中积攒多年的恶气。”
对此,朱至不得不对朱雄英竖起大拇指,且附上一句话,“哥,你这招够损的?”
不料朱雄英冷笑道:“说什么呢,损的难道不是他们吗?要不是他们不像样,对他们忠心耿耿,愿意为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他们信不过,寒了人的心,岂有他们如此为难的时候。我虽不喜于二婶心心念念都是北元,却也敬二婶一片忠心,否则二婶早死了。”
一个不断往北元送消息的探子,早些年大明得容着忍着,到如今还有这个必要?
一再和北元交战占据上风,而且实力也在不断增强的大明,并不忌惮杀一个已经被弃的郡主。
不杀她,更多是因为大明人的心里都敬重真正的忠义之人,否则秦王妃早死了。
“难道你为二婶求情,留着二婶的命,不是因为你觉得二婶活着比死更有用?”别人相信朱雄英这番敬重忠义之士的话,但一直确保秦王妃能活着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她依然有利用价值。
“咳咳咳,差不多就行了。”朱雄英横了朱至一眼,提醒朱至就别再鸡蛋里挑石头。
“咱们就别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多么正人的君子,坐在咱们的位置上,就算再努力想当一个好人都不可能。好人,是治理不好偌大的天下,也不可能成为天下之主的。”不是朱至想要打击朱雄英的积极性,实在昰有些事大可不必。
人无十全十美的,坐在这个位置上,尽所能的做好份内的事,让天下相对安宁,让百姓们的日子相对过得更好一些,那就算对得起身居于这样的位子上。
想让天下称赞?算了吧,能被称赞的人太少,尤其能叫天下人称赞,就算是圣人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得到一众人的认可,他们兄妹得认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