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父女
  奉京城东门
  马车徐徐入城,却被阻拦在城门口,车上下来二人。
  苏珮下车时,瞧见城门口的阵仗,眼角竟有些湿润。
  满朝官员,皆列班城门,肃穆静立,数位老臣颤巍之姿,尤显风骨,孤傲感人。
  刘僖姊眼见这一幕,心中亦有感慨。曾几何时,她极其厌恶这些倚老卖老的臣子。那时她初理政事,这些老臣却从未给她留过半分颜面,处处掣肘握权,从来不好相与。可时至如今,这些人又甘心犯帝威来保她周全,她又如何能不感动。
  岑怀被贬,右相离京,御史台中丞陶德便站在了百官首,此番见长公主入城下车,立刻领着身后百官迎了上去。
  “臣陶德携百官恭迎镇国长公主入城,殿下平叛有功,受臣等一拜。”
  “殿下平叛有功,受臣等一拜!”
  “殿下平叛有功,受臣等一拜!”
  一时间,城门口跪了一地,红青各色官袍,情景触人。
  刘僖姊立刻上前虚扶陶德,眼睛瞥了余光,却看见城门口离她和百官数百米处,有几队禁卫军,人人执兵甲武器。她不由心中暗苦,恐怕这些才是真正应该‘迎接’她的人。
  “陶老年岁已高,城门相迎,我何德何能,实在心中惶恐有愧。”
  陶德抬头见长公主在外多日,已显消瘦,心中不由揪心。
  御史台自大靖王朝初便有,可一直是个不为人重的地方,养闲散职官,并无实权。而如今朝堂上,又有谁人不畏御史谏言?
  三年前,长公主力排众议,宁可三次上折驳皇上旨意也要重设御史台。东党冯盛极为忌惮,竟派人行暗杀之举,最后也是长公主不惜以身犯险力挽狂澜。御史台自此成为大靖朝最高监察机构,掌一定司法审判权。机构分设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又设侍御史掌弹劾不法、殿中侍御史掌供奉之仪、监察御史掌纠察百僚。自有了御史台,朝中贪腐行事之风打压甚多,朝臣亦多收心。
  陶德为御史中丞,当初为长公主所荐,却并非长公主党派之人,多年来持中立之态,为人所敬。
  “岑怀何在?”
  刘僖姊询问一句,岑怀立刻从队中站出,对她行礼。
  “殿下今日不该回来的。”
  岑怀的性子刘僖姊是清楚的,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也只有他一个人敢直截了当的这么说。
  “我若不回,还见不到这场面,岂不遗憾。”
  刘僖姊在百官面前一向端正,可唯独在岑怀面前偶有打趣,实属难得。然岑怀却是个不解风情的主儿,见她如此嬉笑,不由皱了眉头。
  “大人莫恼,世人谁不了解刘僖姊,我怎会甘愿死在这里。我还要入宫见见父皇,若能平安出来,也还有些话要交代你。”
  刘僖姊话毕,又望了一眼数百米处的禁军,后转身对百官还了重重一礼,然后由苏珮搀扶重新登上马车,往那座皇宫而去。
  岑怀目送马车离开,心情复杂。前几日中书拟皇上诏意,召长公主回京,却只字未提太子,众臣便心中明了。今日百官城门相待,禁军不敢动手,算是护她一命。可他也料到她是一定要去皇宫的,那里却没人能再护得了她了。
  “右谏议大人,为何不劝劝殿下?”
  韦世绩步至岑怀身旁,小心询问。岑怀被贬至右谏议,品阶与他已经一样,可谁又敢真的将他视以同级官僚。
  岑怀道:“劝殿下容易,劝皇上难。殿下不愿我等为难,失了臣子忠义,你我又岂能浪费这份苦心,当真与皇上作对。”
  韦世绩听罢,当下不再言语。
  皇宫内,长长的宫道,刘僖姊换了正服,领着数位女史,以她镇国长公主独享的仪仗进宫面圣。
  瑞华殿,皇上的寝宫内弥漫着一股子的苦腥药味,御医们兢兢战战的侍立在外殿,宫女内侍进进出出,未有半刻停歇。内殿时不时传来阵阵肺咳之声,令人心悸。
  刘僖姊步入内殿,就见她曾经威严高大的父皇,此刻躺在那张金漆龙床上,左右内侍捧药喂食,竟觉凄惨可怜。
  “儿臣拜见父皇。岭南事杂,未能及时赶回在父皇身边侍疾,实乃儿臣之罪。”
  刘僖姊行大礼于床榻前,一丝不苟的匍匐在地上,尽着她作为臣子,作为皇女应有的礼数。
  床榻上,皇帝斜靠歪倚,挥手示意,左右内侍宫女尽数退下。
  “喜儿回来了,一路可还劳累?”
  皇帝开口,语气没了惯常的威严,反而多了些慈父的温和。他重病缠身,两颊凹陷,面色已无神采。
  “谢父皇挂心,儿臣无碍,太子于岭南道尽心平叛,夙夜殚精竭虑,当是辛苦第一人。”
  刘僖姊抬头挺胸,却仍旧未起,只安分的跪在皇榻前,恭谨回话。
  刘僖姊,僖者,乐也。她的小名是喜儿,从前长辈皆唤,现如今这天下只有一人可以这么唤她了。而她也许久没有听到过这么亲切的称呼了,竟然有些陌生。
  听到太子,皇帝的眼中方显难得神色,又道:“朕走以后,你三弟的性子还需你多多提点,他这太子,朝中没有几人是打心底里服气的。”
  皇帝说话微喘,气息不平。冯盛给他下的毒很烈,若非御医及时发现,恐怕他早已不在人世。但这一条命到底还是留不住了,不过挨着日子受苦,一碗一碗汤药灌着,身心渐颓。
  “父皇福泽连绵,儿臣与众大臣都等着父皇好起来重掌朝权。”
  刘僖姊垂下睫毛,自始至终她的神色都很平静,眼神亦无波无澜。
  皇上静默看她,突然不再说话,可喉结滚动,又分明有话要说。许久后,他才沉沉开口。
  “你幼时与姑胥孟家定亲,先惠孝皇后极为看重这门婚事,可惜她命薄福短。父皇听说那孟家嫡孙孟玊乃当世无双人才,仪表甚佳,故已命尚功局为你准备嫁妆。你乃大靖嫡长公主,自当隆重以待。过些时日,朕便派礼部侍郎去往姑胥,为你商议亲事,你可愿意?”
  皇帝的每一句,听起来都是为爱女打算,殷切诚恳,好不慈祥。刘僖姊却听得心中冰凉,发寒发冷。
  古有杯酒卸兵权,今有她刘僖姊嫁人让权,倒是相似,皆是一张帝王画骨谋皮,着实心寒。
  “儿臣不愿”
  她拒绝的没有丝毫犹豫,谁人不知,长公主重权,岂会甘心如此被削。
  内殿的黑色大理石倒映出这一对父女,一个帝王心思,一个城府极深。
  皇帝脸色渐僵,愈发苍白。他紧紧盯着她,失望、冰冷、悔恨,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良久后才低声开口。
  “朕且问你,岭南道军营哗变可是你背后一手安排?”
  此话出口,皇帝立刻连连重咳,拿帕子捂嘴,黄帕上鲜血刺目。
  “难道在父皇心中,儿臣就是不顾国家百姓安危,只图一己私利之人?岭南道军营何其重要,其乱国必乱,儿臣没有这个胆子。”
  刘僖姊也直盯盯的看着他,迎上这帝王骇人目光,明亮的眸子透着真挚与倔意,不屈服,不埋怨,亦无丝毫愧色。
  皇帝与她直视,又半晌无言,眼神越发深沉,幽邃的像是一汪深潭。这个女儿,实在耀眼,夺目逼人,从小如是。他作为父亲是自豪的,可作为帝王他是忌惮的。
  “你一举灭东党,平哗变,又逼得你皇叔四处逃命,一桩桩一件件简直天衣无缝,令人细思极恐。此番进宫来,是要逼宫了吧。朕未立你为皇太女,你心中怨愤不知多少。如今十六卫尽在你手,满朝文武皆信任你,这个龙椅你是想坐就能坐了。”
  “儿臣惶恐”
  刘僖姊再次匍匐请罪,身体却显僵硬。她知道纵使辩解,父皇也定不肯信她。所有的罪名都要她背负,她做过的,没做过的,将来可能会做的。
  “惶恐?朕不久于人世,若留你在世间,将来太子如何登基?”
  皇帝这句话说完,瑞华殿外便一阵骚动,兵刃磨砺之声。
  “父皇,儿臣有一句话想问。儿臣究竟做错了什么?”
  她究竟做错了什么,逼得他非杀不可,她究竟做错了什么,让他如此厌恶。刘僖姊真的很想知道这个答案。面前这个人,是她的父皇,却不再是记忆中和蔼可亲的父亲。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皇帝只回了她一句话,道尽了所有的父女、君臣情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何其可笑,何其可悲。刘僖姊笑了,笑着流下两行清泪,过往种种终于释怀,云崖山皇寺内日夜缠绕的噩梦如云烟消散。
  “既如此,父皇不会当真以为我全无准备吧。这些年我杀的人亦不少,怎会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瑞华殿外的禁军今日若动我一分一毫,明日东宫太子暴毙岭南的消息便会传至京师。国无储君,永无宁日。”
  “你!咳咳!你……逆……咳咳!”
  皇帝气急,吐出满嘴鲜血,眦裂眼眶瞪着跪在榻前的刘僖姊,那样子像是要将面前的人给生吞活剥了!
  刘僖姊却是淡漠,诡异的笑意挂在嘴边,开口道:“父皇以为我为何不带兵入京师,反留兵岭南?我又怎会蠢到给自己留下世人口诛笔伐的把柄。我走之前,已命人将太子请至军中做客。若我今日身死,他自然也不用活了。”
  “滚!给朕滚!你滚!”
  三声‘滚’字,皇帝榻上尽是鲜血,抽搐不停,哪里还有分毫一国帝君的风姿仪态。他抓起手边硬物,一扫挥下,直朝榻边人狠狠砸去!
  刘僖姊额头被砸,顿时鲜血留下,触目惊心的一道伤口。可她仍旧未动,脸色未变,任凭皇帝打骂。等到皇帝再无力气,她方才起身,掸掸身上灰尘杂物,可怜的看了一眼榻上的人,转身朝殿外走去。
  走至门口时,她却又突然停下,转头最后看了一眼脸色苍白的皇帝。
  “你若信我,何至于此”
  君君臣臣,父父女女,你若信我,江山可安。
  瑞华殿外,宫阶之下,禁军重重,竟有数千之众,刘僖姊见此场景,不知是该庆幸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分量,还是该庆幸自己能活着出来看见这一幕。
  她睥睨看去,禁军无一人敢动。
  “殿下。”
  一道温润的声音,她侧头看去,是岑怀。
  岑怀不知何时来到,又不知在殿外呆了多久,见刘僖姊出来,方才迎上。他脸上未有担忧,可眼中分明又有深邃。
  “右谏议大人怎在此处?”
  刘僖姊淡然问他,丝毫不将周围这些禁军放在眼中,自顾步下台阶,周围也无人敢真的拿她怎么样。
  “殿下说有事交代微臣,故微臣在此等候殿下。”
  “多谢大人一番心意了。”
  刘僖姊停下脚步,从衣襟中掏出那封密报,递给岑怀。
  “这是截获的恭贤王密报,大人可以看看。”
  岑怀打开,逐字阅览,极为认真,后渐渐眉头蹙起,神色与刘僖姊看到这封密报时一样,虽未大起大落,但忧忡显而易见。
  “冯盛与父皇都以为是我布局,引哗变,废东党,诛皇叔,将种种罪名加诸在我身上,不由辩解。怕是朝臣心中亦有三分起疑。我却未料到,自己原是替旁人背了罪名。”
  岑怀叹气,这密报乃是恭贤王写给一人求助的。上面所书,之前种种,竟全是由此人步步促成,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信中所言的‘姬离’,殿下可知何许人也?”
  刘僖姊摇摇头,道:“不知。但冯盛死前曾提到此人,言其来自蓬莱书阁,有鬼智之才,世人不可比之。恭贤王往北逃窜,这封信却是送往南方的。”
  “倒是狂妄。”
  岑怀有些不屑,这冯盛临死却仍在作局布疑,实在令人可恶。
  刘僖姊收回密报,重新放回衣襟,道:“若此人当真是背后谋划布局之人,便也当得起冯盛这般评价。我竟不知,大隐隐于市,天下还有这般人物,将我刘僖姊玩弄于鼓掌之内。”
  “殿下要如何打算?”
  “这样的人,非要上穷碧落下黄泉,本公主也得把他给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