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第二百零四章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在周冲的带领下恭贺秦始皇。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帝王,他的功业就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他统一中国后,中国历史走上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方向,他还规划了中国古代一系的战略工程,影响深远,泽及后世。
当然,在这些战略工程里有许多给后人骂得体无完肤,比如长城,后人斥骂者不在少数,其实长城给中原的屏蔽作用非常非常之大,要是没有长城的战略屏障作用,中原受到的威胁会大很多。
仔细研究中国古代史,会惊奇地发现,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侵扰往往就是从长城开始的,这些游牧民族千方百计要拿下长城,然后才能兵临中原,这是对长城战略屏障作用的最好明证。
正是考虑到秦始皇已经做了的,即将要做的战略规划,周冲认为恭贺他当上始皇帝也是必要的,倒不是为了拍他的马屁。
“平身!”秦始皇挥手要群臣站起。
群臣谢过恩站了起来。
秦始皇扫视一眼群臣,道:“朕知道,列位臣工追随朕,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历经数年努力,扫灭六国,平定百越,一统天下,打下一座锦绣江山。
有功的臣工们盼望着封赏,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不好说的。
“今天,朕就来论功行赏。 缭子先生辅佐朕,调兵遣将,善为筹谋,功莫大焉,应为首功,封缭子先生为国尉,掌管天下兵马。 赏黄金两千斤!”
尉缭忙推辞道:“皇上,缭子本是山野闲人,幸得遇皇上,拔擢于山林之间,得以追随皇上平定天下,缭子已经够幸运的了,不敢接受封赏,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
“缭子先生高士。 本为平定天下而出世,蹈入红尘,按理朕应该体谅你的心思,只是有功不赏,不足以激励后人,还请缭子先生不要推辞了。
”秦始皇不为所动,坚持封赏。
尉缭知道要是他受赏的话,后面伸手要赏的人会更多。 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决不受,再辞道:“皇上,缭子本为百姓而蹈入红尘,非为厚利,若王上若一定要赏。
缭子想向皇上要一块土地。 ”
“哦。 ”秦始皇很感兴趣,道:“缭子先生请讲。 ”
尉缭接着道:“缭子与周先生相识于华山之巅,结半仙居而居,缭子是想向皇上讨要华山之巅一室之地。 华山山清水秀。
宜于修身养性,缭子深爱之,若皇上能允准缭子在华山之巅结庐而居,了却余生,缭子此生足也。 ”
秦始皇反问道:“缭子先生就以为仗打完了,天下就没事了?朕要告诉你的是,仗是打完了,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需要缭子先生出力,你就想撂挑子,舍朕而去了?华山可以给你了,但是你不能离开朕。 ”
尉缭澄清道:“皇上,缭子非为华山,只要华山一庐之地。 ”
“朕地要求,你能满足吗?”秦始皇不答所问。 反问道。
历史上的尉缭在功成之后。 飘然隐退,不知所踪。 当然。 他之所以退走,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对于秦始皇的改革不满,也就是发生了政见分岐。
历史重来,经过周冲的努力,他认同了秦始皇的改革,但是他还是想隐退,是以想借机抽身。
尉缭迟疑了一下,道:“皇上,天下一统了,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缭子也无用武之地了,缭子也想歇歇了,还请皇上准许缭子归隐。 ”
秦始皇摇头道:“缭子先生此言不对,朕不是难为你,朕要让你心服口服。 有道是‘天下危,注意将;天下安,注意相’,其实这是屁话。
朕知道你们心里的想法,你们以为仗打完了,从此天下无事,大错特错了,朕以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居安思危,整军经武,以备不时之需,这一点还要加强。
“依朕看,在这场统一战争中,大秦军队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做到更好,比如骑兵的运用,海军的使用,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些事情正缭子先生所长,缭子先生何以说无事可做呢?居安思危啊,居安思危啊!缭子先生,朕说得可对?”
后人评论秦始皇,说他地雄心超越了他的时代,也许有道理。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秦始皇的眼光比谁都深远,与他同时代的人认为仗打完了,从此天下无事,可以享乐了,他却雷厉风行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规划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建设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工程,为中华民族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话入情入理,眼光卓越,尉缭不得叹服,道:“皇上说得是,缭子可以住在咸阳,若是皇上有垂询,缭子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国尉一职,黄金皆不敢受。 ”
秦始皇知道他的用意,那是为了减少赏功的压力而为,很是感动,道:“既如此,就依了先生。 ”
“谢皇上!”尉缭谢恩。
秦始皇看着周冲道:“周先生有裂楚、疲赵、灭司马尚、拔邯郸、灭齐、建策灭百越之功,你的功劳仅次于缭子先生,授周先生国师之职,赏黄金两千斤。 ”
周冲忙谢恩道:“皇上,周冲本是一商人,幸得遇皇上,拔于高位,委以重任,周冲效奔走之劳,赖天之幸,周冲侥幸成功,立有寸功,实是不敢当如此厚赏,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
“周先生之功,朕心里明白。 ”秦始皇赞叹无已地道:“周先生之功还在于给朕出了很多好主意,正是有了周先生地妙策,朕的革新才能顺利施行,国师一职非先生莫属。
”
周冲谦道:“皇上过奖了,周冲不过是一得之愚,幸蒙皇上赏识,周冲已是感激不尽,实是不敢受赏。
”只要中国历史走向一个理想的方向,周冲也就满足了,根本就不在乎赏赐,再说了坚辞才能让秦始皇的压力减轻,这话说得极是诚恳。
秦始皇看着周冲,长叹一声道:“周先生高义,朕感动啊!”
群臣齐道:“皇上,臣等不愿受封!”
榜样地力量就是这样大,尉缭和周冲都不受赏,他们谁还敢要?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在周冲的带领下恭贺秦始皇。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帝王,他的功业就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他统一中国后,中国历史走上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方向,他还规划了中国古代一系的战略工程,影响深远,泽及后世。
当然,在这些战略工程里有许多给后人骂得体无完肤,比如长城,后人斥骂者不在少数,其实长城给中原的屏蔽作用非常非常之大,要是没有长城的战略屏障作用,中原受到的威胁会大很多。
仔细研究中国古代史,会惊奇地发现,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侵扰往往就是从长城开始的,这些游牧民族千方百计要拿下长城,然后才能兵临中原,这是对长城战略屏障作用的最好明证。
正是考虑到秦始皇已经做了的,即将要做的战略规划,周冲认为恭贺他当上始皇帝也是必要的,倒不是为了拍他的马屁。
“平身!”秦始皇挥手要群臣站起。
群臣谢过恩站了起来。
秦始皇扫视一眼群臣,道:“朕知道,列位臣工追随朕,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历经数年努力,扫灭六国,平定百越,一统天下,打下一座锦绣江山。
有功的臣工们盼望着封赏,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不好说的。
“今天,朕就来论功行赏。 缭子先生辅佐朕,调兵遣将,善为筹谋,功莫大焉,应为首功,封缭子先生为国尉,掌管天下兵马。 赏黄金两千斤!”
尉缭忙推辞道:“皇上,缭子本是山野闲人,幸得遇皇上,拔擢于山林之间,得以追随皇上平定天下,缭子已经够幸运的了,不敢接受封赏,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
“缭子先生高士。 本为平定天下而出世,蹈入红尘,按理朕应该体谅你的心思,只是有功不赏,不足以激励后人,还请缭子先生不要推辞了。
”秦始皇不为所动,坚持封赏。
尉缭知道要是他受赏的话,后面伸手要赏的人会更多。 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决不受,再辞道:“皇上,缭子本为百姓而蹈入红尘,非为厚利,若王上若一定要赏。
缭子想向皇上要一块土地。 ”
“哦。 ”秦始皇很感兴趣,道:“缭子先生请讲。 ”
尉缭接着道:“缭子与周先生相识于华山之巅,结半仙居而居,缭子是想向皇上讨要华山之巅一室之地。 华山山清水秀。
宜于修身养性,缭子深爱之,若皇上能允准缭子在华山之巅结庐而居,了却余生,缭子此生足也。 ”
秦始皇反问道:“缭子先生就以为仗打完了,天下就没事了?朕要告诉你的是,仗是打完了,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需要缭子先生出力,你就想撂挑子,舍朕而去了?华山可以给你了,但是你不能离开朕。 ”
尉缭澄清道:“皇上,缭子非为华山,只要华山一庐之地。 ”
“朕地要求,你能满足吗?”秦始皇不答所问。 反问道。
历史上的尉缭在功成之后。 飘然隐退,不知所踪。 当然。 他之所以退走,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对于秦始皇的改革不满,也就是发生了政见分岐。
历史重来,经过周冲的努力,他认同了秦始皇的改革,但是他还是想隐退,是以想借机抽身。
尉缭迟疑了一下,道:“皇上,天下一统了,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缭子也无用武之地了,缭子也想歇歇了,还请皇上准许缭子归隐。 ”
秦始皇摇头道:“缭子先生此言不对,朕不是难为你,朕要让你心服口服。 有道是‘天下危,注意将;天下安,注意相’,其实这是屁话。
朕知道你们心里的想法,你们以为仗打完了,从此天下无事,大错特错了,朕以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居安思危,整军经武,以备不时之需,这一点还要加强。
“依朕看,在这场统一战争中,大秦军队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做到更好,比如骑兵的运用,海军的使用,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些事情正缭子先生所长,缭子先生何以说无事可做呢?居安思危啊,居安思危啊!缭子先生,朕说得可对?”
后人评论秦始皇,说他地雄心超越了他的时代,也许有道理。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秦始皇的眼光比谁都深远,与他同时代的人认为仗打完了,从此天下无事,可以享乐了,他却雷厉风行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规划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建设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工程,为中华民族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话入情入理,眼光卓越,尉缭不得叹服,道:“皇上说得是,缭子可以住在咸阳,若是皇上有垂询,缭子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国尉一职,黄金皆不敢受。 ”
秦始皇知道他的用意,那是为了减少赏功的压力而为,很是感动,道:“既如此,就依了先生。 ”
“谢皇上!”尉缭谢恩。
秦始皇看着周冲道:“周先生有裂楚、疲赵、灭司马尚、拔邯郸、灭齐、建策灭百越之功,你的功劳仅次于缭子先生,授周先生国师之职,赏黄金两千斤。 ”
周冲忙谢恩道:“皇上,周冲本是一商人,幸得遇皇上,拔于高位,委以重任,周冲效奔走之劳,赖天之幸,周冲侥幸成功,立有寸功,实是不敢当如此厚赏,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
“周先生之功,朕心里明白。 ”秦始皇赞叹无已地道:“周先生之功还在于给朕出了很多好主意,正是有了周先生地妙策,朕的革新才能顺利施行,国师一职非先生莫属。
”
周冲谦道:“皇上过奖了,周冲不过是一得之愚,幸蒙皇上赏识,周冲已是感激不尽,实是不敢受赏。
”只要中国历史走向一个理想的方向,周冲也就满足了,根本就不在乎赏赐,再说了坚辞才能让秦始皇的压力减轻,这话说得极是诚恳。
秦始皇看着周冲,长叹一声道:“周先生高义,朕感动啊!”
群臣齐道:“皇上,臣等不愿受封!”
榜样地力量就是这样大,尉缭和周冲都不受赏,他们谁还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