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第25节
  “我请白节度连线,见了京城的耶律达刺干。”
  原来是这么有的关系,刘灿恍然,她早先还奇怪刘成是怎么结识契丹人的。
  “若是如此,阿耶更不能轻举妄动,若我没猜错,这次的那些契丹人必是这位达刺干的手下。那个萧寒,就是在挑动阿耶与那位达刺干的关系!阿耶见到了这个达刺干,与他有了一定联系。那个萧寒不过是个契丹商人,也就不敢再有什么动作,可若阿耶主动放弃这个关系,他也就可以从中谋事了。”
  刘成面色铁青:“那又如何?”
  刘灿苦笑一声:“若是那样,我刘家恐有灭门之祸。”
  第50章 面汤(中)
  刘家在管城可以说是庞然大物,压的管城县令石刻津几乎就像个透明人物。在郑州,刘成的权势也数的来,毕竟郑州虽是中原腹地,却不是重镇,刘成手下上千人马,郑州刺史白重也是要掂量掂量的。可放在整个中原,乃至整个大背景下,刘成,刘家也就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人物了。
  当刘成同契丹人发生矛盾时,会有谁站在他这边?
  白重?杨光远?
  如果按照战队来说的话,刘成上面是白重,白重上面是杨光远。可这两个人会和刘成站在一起吗?白重倒有可能从中周旋几分,再怎么说刘成也是他的老部下,再加上白钱的关系,总有几分香火情。可要指着他为刘成出死力那就不太可能了。刘成同他的关系没到那一步,而白重也不是会为了公义而牺牲自己的。
  至于杨光远……后晋之所以会亡,除了什么公义、政策之类的原因,最直接最直观的两个大将的反叛。其中一个是杜重威,另外一个是杨光远。
  石敬瑭引契丹入中原,开的例子最终完结了自己的朝代。这两位在手握重兵之后也想像石敬瑭那样靠契丹人当皇帝。也就是说无论看过去还是以后,杨光远都是往契丹上靠拢的,只恨自己不能当契丹人的奴才,要让他为刘成出头,那真的除非刘成结识了契丹更重要的大人物,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是那样的话,也不要杨光远了。
  至于说上告朝廷,让石敬瑭秉公处理,可以说更不用想了。真的算起来,石敬瑭其实是一个还可以的皇帝,这个还可以是指他在对内的政务方面。今年从年初开始,他已经主动免了几个地方的赋税,并下诏家里有年满八十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免除一个儿子的徭役,以让这个儿子能在家照顾老人。这听起来有些像现代的年满百岁就进公园不要钱之类的笑话,但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一个德政了,虽然现在能活到八十岁以上的非常少见,因为起码,他想到了下面的平民。
  不过不管石敬瑭再有心去做一个好皇帝,都无法掩盖他的出身,也没有办法改变他对契丹人的态度,他也不敢改变。所以最最起码,刘成不能在明面上得罪那个达刺干。
  这一点刘成在冷静了之后也是明白的,所以他也就更加憋屈,刘灿知道他的这种憋屈,其实她也觉得憋屈,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他们能把契丹人全部杀光吗?如果不能,那就只有忍耐,起码在目前。
  一天后刘成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了,他脸色铁青双目赤红,但深情中却更有一份坚毅:“大娘子,我要变的更强!”
  “……阿耶会的!”
  “今天的屈辱,我一定要讨回来!”
  刘灿看着他,慢慢的点了下头。也许整个契丹是他们没有办法抗拒的,但萧寒,一个小小的契丹商人,他们总能有办法的。
  “从今以后,我可能会做一些你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了。”
  “……阿耶会做些什么?”
  刘成没有回答,只是把目光转向远方,刘灿张张嘴想劝,最后却化成一声叹息,刘成的态度已表明他不接受任何劝说了。
  “难道这就是这个时代武将的心声吗?如果不变强大,就会被欺负。”她在心中这么想着,也只能期望刘成不要变的像其他人一样,只顾武力而不顾民生了。如果真发生了那种事,她也只有多劝一些了,哪怕刘成不高兴。这不仅事关道义,也关乎他们刘家自己。不过事实证明刘成还是有几分理智的,他并没有纵容手下劫掠,也没有把压力直接施加给下面的民众,而是不断的向白重伸手要钱要物要人。
  有的时候要的白重头大,但也不能不应付他一些。一来刘成强大了,也是他的强大;二来刘成做的也不过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不过刘成要的更频繁些,数量更大些。他可以少给些,可若完全不理,就不符合此时的规矩了。反正刘成要的也不是他自己的,刘成伸手了,他也就是再往上面要。
  而刘成得到的这些东西,除了一部分用到下面的军队上,另外一部分就用来结交权贵了。他不时的会往开封跑一跑,还同张振又接上了头。后一点令白钱很有意见:“大哥还理会那么个混账东西做什么?他不是害怕咱们牵扯上他吗?我看他现在也没混的多好!”
  张振现在在禁军中做骑卫,虽然禁军的待遇一直是最好的,但他的官职却不高,而且京中官多,管制也多,说起来是绝对没有在下面做一个大都头或者是一般的指使舒服的。
  而张振虽然早先摆足了姿态,但在京中窝了哒半年,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现实,所以在面对刘成的橄榄枝时那是立刻就接了过去。这一点也很令白钱看不上眼。
  刘成道:“他起码是咱们认识的,再结交别人,还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呢。”
  “那也比他个白眼狼好!”
  刘成拍了拍他的肩,白钱道:“我就怕大哥再上当受骗了!”
  “你放心吧,我心中有数。”
  此后刘成又顺着张振的关系结识了一些禁军中的将领,他出手大方,又毕竟是一方大指使,真真假假这些人也愿意同他来往。而当这些关系辐射出去,刘成也算不大不小的,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关系网。
  不过这都是以后了,而在此时,管城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安葬。这一次的二十八名护卫成员,当场死亡的有十二个,后来重伤不治的又有四个。这些人,有的只是普通士兵,有的则是队长,刘成统统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给他们升了一级,又往上给他们报功。然后选了一个日子,请了大和尚来给他们念经。
  县城总是缺乏乐趣的,当大和尚展开法事的时候民众自然就围了上来,虽是丧事,可很多人还是把这个当做热闹来看的:哎呀呀,看那个大和尚走的步子真有意思;那个小沙弥长的真有趣……
  但是当要抬棺的时候,众人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刘成站在了第一位!他弯下腰,第一个把棺木上的架子,架到了身体上。
  抬棺人!
  刘成,竟然亲自做了抬棺人!
  在习俗中,抬棺是对死者的尊重,是一种功德,是一种礼遇。如果刘成现在抬的是白钱,大家能理解,如果是石刻津大家也能接受,可现在,他抬的不过是一个普通士兵,哪怕是自己的亲兵,也不过就是一个士兵!
  “这是怎么回事?”
  “刘指使、刘指使在做什么?”
  “此中将士,都因除匪而死,保的是一方平安,护的是我刘家子弟!今日我刘成理应为其抬棺!”刘成半弯着腰,昂着头看着前方,大声道,“此去往生,一路好走!”
  “此去往生,一路好走!”
  其他的将士大声喊道。
  ……
  轰的一下,在片刻的沉默后,人群骚动了起来:“刘指使在抬棺,刘指使在抬棺……”
  很多人只是这么说着,他们不知道要再多说些什么,好像无论什么话语都很难再表达他们内心的感情。唯有那个将士的家眷,用力的把头扣在了地上。
  而在之后,白钱来到了第二个棺木前——他是代表白勇。
  王教官来到了第三个馆目前——他是代表王森。
  柴志坚、程真、马昊……几乎每一个棺木前都站了一个起码是中低级别的将领,他们有的是代表其他演武场的学员的,比如赵进的阿耶已经战死,族内也再没有其他人,程真和他阿耶的关系不错,此时就站在了这里;有的只是单纯的因为死的是自己的队员,比如柴志坚。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此时他们统统穿着黑衣,披着白麻,站在了棺木前。
  “起——”
  知客一声大叫,棺木被抬了起来。而在此时一直阴暗的天空也飘下了小雨,于是,下面的议论更大声了:“老天爷都哭了呢。”
  “这些人死的值了。”
  也有人发出不同声音:“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值不值的?”
  不过这些声音立刻被淹没了:“那也不一样,你要被狼叼了,能有这排场这风光?不说别的,只说这些大和尚念经,就能让你下辈子投胎个好地方呢!”
  ……
  雨不大,但却断断续续的延长了很长时间,覆盖了很大的范围。郑州,赵方毅正在案子前写着什么东西,他正写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响动,他的手一抖,一团墨就滴在了纸张上,他有些可惜的看着那张纸,很是纠结。纸张昂贵,就这么丢了,他舍不得,可他写的东西又非常重要,他也不想留下任何污迹。
  “郎君!”阿苏推门而入。
  赵方毅把笔放了下来:“什么事?”
  “郎君,我刚才听人说管城办了一场大法事。刘指使亲自抬棺,刘家的子弟跪在城门外送行呢。”阿苏喘着气道,“好像这些人是在护送刘家人来郑州的路上遭遇了劫匪,力战而死的。”
  赵方毅沉默了片刻:“阿苏,收拾东西吧,我们准备去管城。”
  阿苏一怔,有些不解的看着他:“郎君不是要看那位刘指使的态度吗?郎君不是要……”
  “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赵方毅微笑的看着她,又说了一遍,“已经没有必要了。”
  第51章 面汤(下)
  “郎君想留在管城?”杜氏皱着眉,看着对面的赵弘殷。
  “阿杜觉得管城不好吗?”
  “也不是不好……”杜氏有些为难道,管城只是一个小城,论繁华论城建都是没有办法同早先还是帝都的洛阳相比的。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县城,却有一份难得的安适。
  一大早就会有叫卖声从墙院外传来,声音悠长有力不带仓皇。再之后不久,就有刘家人来给他们送热水——他们现在就住在刘家,刘灿拨了一个很不错的院落给他们,又派了两个妇人前来帮佣。每天早上这两个妇人就会提着两大桶热水前来,虽然现在天热了,可用温水洗脸、漱口也比单纯的井水强。
  而等他们收拾好,这两个妇人则会把他们的早餐端来。刘家的早餐不奢侈,却很实在。包子、烙饼、面汤不一而足。往往他们吃完早餐不久,刘灿就会过来了,有时候她是自己过来的,有时候则会带着刘柱。刘柱现在大多话都能说全,可又有些表达不出自己的意思,说出来的话一派天真,不说杜氏,就是赵弘殷有时也会被逗乐。
  而再之后,刘灿就会叫着赵匡胤游玩。当父母的总是不希望自己孩子荒废光阴,虽然赵匡胤说不上有什么功课,但练练力气,耍耍枪也比跑着疯玩的好,可刘灿相邀,赵弘殷夫妇也不好阻拦。只有安慰自己,就当给赵匡胤放假了,可很快他们就发现,赵匡胤还真不是白玩的,当天晚上他就找到杜氏说:“阿娘,你说我立个什么志向好?”
  杜氏一开始没有明白,赵匡胤掰着手指头说:“刘家阿兄说,立志要趁早。说人只有早早立好了志向,才能往这方面努力。就像一个人只有确立了要去哪里,才能好好赶路一样。娘,我立个什么志呢?”
  “……你不想同你阿耶一样吗?”
  “同阿耶一样,就是我的志向吗?”
  杜氏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赵家的官虽不是祖传的,但往上数几代都出任各种官职。从地方到中央又从中央到地方,出身要比一般人好些,力气要比一般人大些,也能学一些本事,再加上关系,就很容易谋个出身。如果没有意外,赵匡胤也应该按照这条路走,可要说这就应该是赵匡胤的志向……杜氏不同于一般的妇人,就觉得不太对。
  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同赵弘殷说了这事,赵弘殷听了沉吟了一段时间才道:“二郎的志向只有他自己能决定。不过刘家大郎说的非常有理,这孩子见识不凡,我看这样子像是天生的,就算学,二郎也不见得能学的来,但能学上他三分沉稳已是足够。”
  他哪里知道刘灿一点点也没有要当赵同学人生导师的意思,现在的赵同学是二了点,但这不是因为环境的事嘛,再过上几年,赵家的条件不那么好了,他被赶出家门,流落在外就会尝到人生酸甜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再之后他会从郭威、柴荣身上学到他应该学的。
  历朝历代,也许有不中用的二世祖,昏庸无能的继承者,但太祖,绝对都是雄才大略的人物。而赵匡胤,则是开创了文采风流的大宋太祖!
  什么?她的企图?
  如果石守信是大粗腿的话,那这个就是大粗腰啊,她不趁这个机会多刷刷存在感还等什么?不过虽然这么做了,比起早先对石守信、柴荣,此时的刘灿已经非常淡然,她就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属于那种应该做,可已经没有太强烈的积极性了。于是在面对赵匡胤的时候,她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赵匡胤被刘灿叫走后,赵弘殷过不久往往也会被刘成或白钱再或者柴志坚叫走,一开始刘成等人还出于感恩要好好照顾,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赵弘殷是个相当有本事的,当然他们早听过赵弘殷的名声,可听过和真的见识了又不一样。有人说男人的交情是打出来的,几人没事在校场上纵马比划,也真打出了几分真感情。
  家中的两个男人都走了,杜氏没什么事,要不同两个帮佣聊天,要不就上街闲逛。一开始她还不是太敢上街,害怕管城治安不好,但那两个帮佣都对她说:“没事呢,娘子尽管去逛,真出了什么事就大声呼救,片警、巡警都会赶过来的。”
  “片警、巡警?可是街上站的那些将士?”
  “可不就是嘛,你看那些将士往往身有残疾,若放在其他地方要不等死,要不就要拖累家人,在我们这里,一是自己有了去处。再来,也没有人敢在街上捣乱了。这是我家大指使的德政,听说一些郑州做杂耍的,都来我们这里了呢。”
  杜氏将信将疑的出了门,一开始还拉了个帮佣,果然一路无事。虽只是一个小县城,却也热闹,街上各种贩卖声不绝。街头果然有玩杂耍的艺人,虽然那些表演在杜氏看来也不是特别出色,却总是个热闹。再之后杜氏还看到了一个茶馆,那茶馆就在大街的隔壁小道上,并不偏僻,却有闹中取静的意味,修建的很是清雅,就是生意看起来不太好,可里面隐隐的还传着古筝声,杜氏当时虽没进去,就觉得有些不太一样。
  之后她就对这个茶馆留了心,每次出去总忍不住走过去,她是一个喜欢喝茶的,在洛阳的时候也或跟着赵弘殷或同其他娘子一起结伴去过茶馆,不过那些茶馆总和眼前的这个有些不同。
  前两天她终于走了进去,这样的场合她一般是不会随意进的,虽然此时对女子并没有太多约束。但一个单身娘子,也不好单独去馆子这些地方,她是那一天正巧碰上了刘灿和赵匡胤。刘灿见她站在那茶馆附近,就邀她进去。
  “这不太好吧……”杜氏很是意动,有两个少年郎,其中一个还是自家儿子,那又不同了。
  “无妨的,这茶馆里有包间,大娘同我来就好了。”刘灿说着,就把她引到了另一边,从一个小门处直接上了二楼。而一进去,杜氏就愣住了,这不像茶馆,更像是寺庙禅院,空气里是渺渺的檀香气,耳边是幽幽的古琴声,房子是一个个的小隔间,拉上门就是一个单独的空间。房间中也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就是一盆花,一张榻,一个矮桌。叫上伙计,点上茶,送来的竟是带有图案的!
  杜氏喜欢喝茶,赵家又有点余钱,对这上面也就有些研究,知道茶要分出图案很不容易,可眼前这三杯竟然都有!洛阳茶馆中都没有这样的技术,只听说龙门寺里有位高僧分茶了得,可貌似也不能杯杯带图,这一个小小的管城里竟还有一位分茶高手?
  “这茶,是如何分出来的?”虽然知道刘灿也不见得清楚,她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大郎早先定是来过的,以前这茶也是能分出来的吗?”
  刘灿一笑:“大娘先品了再说。”
  带着敬畏之心杜氏喝了一口,和她早先喝的茶不太一样,但她心中已经把这茶高看一分,就觉得这茶才是好茶——何况,味道也的确不难喝。所以立刻就点了点头,她不知道她这一点头,那边刘灿就放下了大半心。这个茶馆是自柴荣走后她就开始弄的,房子好找——这本来就不是什么繁华之地,装修费点事,不过找了个懂这方面的将士,也就顺顺当当的做下来了。这茶馆是最近才修好的,人手也是才培养出来的,还没做任何宣传,就是先立在这里让人看看。
  管城毕竟是小地方,就算这大半年生活稳定,可一般人家也没有多少闲钱。有那爱喝茶的也不过是自己买些茶叶沫子冲泡一下,进茶馆的少之又少,当然,这个茶馆倒不是一单生意都没接过,可到底不多,进来的人虽然见到图案都觉得惊奇,可并没有引起轰动。这弄的刘灿就有些拿不准主意了,她还指着这单生意发财呢,现在这么反应一般,难道是味道不适应此时人的口味?
  “那大娘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好?”
  “太安静了。”杜氏脱口而出,刘灿一怔,杜氏连忙道,“我不是说这里不好,只是和以前我去过的茶馆都不一样。我在洛阳时去的茶馆有表演口技的,还有卖东西的,这里……有些太安静了,不过这种安静也挺好的挺好的。”
  听了杜氏的话,刘灿却笑了起来,她知道自己错在那儿了!她把茶馆按照现代的那种来做不能说错,但和此时的大环境不太符合——或者说太符合了。现代人节奏快压力大,到处都是喧闹,就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所以什么琴声、檀香很能吸引人,可在这五代时期呢?人们是想看热闹的啊!那《东京梦华录》是怎么说的?就在曹门大街,仕女夜游吃茶。虽然没有图画表现,可仕女晚间总不可能去人烟稀少的地方,必是热闹的、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