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节
如今大魏在地方的教育制度,还没达到县有县学的地步,官方的教育系统只能是维持在郡学的地步上。
曹髦也知道步伐不能跨的太大,以大魏的现状,郡有郡学就已经不错了。
起码各地有心求学的士人能有个地方来接受更好的教育,能有往上走的空间和机会。
当今大魏的人口不多,求学的士人就更少了,县学的意义也并不大,除非曹髦是想要在天下内进行义务启蒙,将教育对象从士人转换到孩童。
但是以大魏如今的情况吧这实在是太不现实了。
先将读书人的数量提升上来再说吧。
从裴秀的言语来看,他这段时日里确实没有再饮酒作乐了,是认真思考了这件事的。
“陛下,除却这些太学生之外,臣还有另外一个想法。”
“哦,你且说。”
“臣希望陛下能多提拔一些名士为官。”
曹髦顿时眯起了双眼,裴秀连忙解释道:“臣的意思是,多在地方设立治学官,多委派博学名士这些人门徒众多,有才学,在地方的学府内定然是能起到极大作用的。”
“当初蜀国,就曾多以名士在各地担任治学官,结果这些名士们培养出了很多的弟子,如那谯周,他过去在蜀国不就是担任这样的官职吗?”
“当今洛阳,就聚集了天下的名士,这些人整日聚在一起,辩论学问,其实所想的还是想要引起陛下的注意,好为陛下所重用。”
“陛下不妨从这些人里提拔,且看成效,再进行其余提拔,如此一来,不只是能减少太学各地的学问冲突,还能对教育起到极大的推动”
曹髦看向了其余几个太学博士。
“你们觉得呢?”
这几个人点着头,“裴尚书所言极是!”
“好吧,既然都觉得可以,那可以先试试。”
曹髦随即下令道:“你们且都先退下吧,朕还有其余的大事要与裴秀商谈。”
众人起身,再次行礼,赶忙离去。
曹髦这才看向了裴秀,他缓缓从裴秀的案下摸出了一壶酒来,放在了案上。
裴秀沉默了一下,“陛下,这是臣用来磨砺自己心志的”
曹髦笑了起来,举起这酒壶看了半响。
“还剩下不少好了,别装了,叫人去将酒盏什么的也弄来,再弄点吃的!”
第51章 大善人
汲郡,汲县。
夜色下,杜预站在高处,眺望着远处。
远处,密密麻麻的满是些临时的住所,都是些简陋的茅草屋,或是军中所用的帐房。
每隔着一段距离,就设立了一团篝火,依稀照亮了周围。
杜预穿着厚厚的毛裘,身后站着两位官吏,此刻不知为何却是愣了神。
“杜公,当心受寒,还是进屋吧。”
有属下开口提醒道。
杜预笑了笑。
他看着远处那条贯穿了平原的陂渠,“这雇民之政,在此处可是颇有成效啊。”
“整个汲郡能建渠的地方,一个都没有落下,同时动工,我看不到三年,这里就能大变样”
单从司州的情况来看,这新政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杜预在这里规划了多处的水利以及开垦任务。
整个司隶地区的流民几乎都被聚集在了此处,在杜预的带领下,建设工作开展的格外顺利。
当然,国库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
杜预心里是又喜又忧。
他不知道国库还能不能坚持到明年的秋时。
随着各地的开工,这支出可是越来越大,各地的流民规模也是不断的增加,杜预现在又回到了当初的模样,不敢再轻易批准那些建设方案了。
他需要了解国库的情况。
鲁芝要从洛阳前来见他。
杜预这几天里一直都在等着鲁芝,今日站在此处,也是想要早点看到鲁芝的马车。
国库如今的情况对杜预来说非常的重要,这是一個规划明年工程的重要依据。
尽管官员们再三劝说,杜预也不愿意离去,只是站在此处,安静的等待着。
官员无奈的说道:“杜公啊,鲁公即使要来,也不会在夜里赶路的,您先回去休息,或许明日早上他就能赶到了呢?”
“无碍,你们且先回去休息,我这事情诸多,便是进去躺下也睡不着,你们先回去吧。”
杜预正说着,远处便出现了一团火把。
那行人迅速惊动了夜里巡逻的甲士和官吏。
杜预转身就朝着那边走去。
“可是鲁尚书来了?”
他说着,步伐越来越快。
他还不曾赶到,就有骑士前来禀告。
“杜公!尚书鲁公前来拜见!”
杜预大喜,很快,他就看到了风尘仆仆的鲁芝。
鲁芝看起来格外的疲惫,可眼神却很是明亮,看到杜预,他顿时大笑了起来,上前就拉住了他的手。
“元凯!”
看到鲁芝的神色,杜预心里算是松了一口气。
看他如此开心,国库大概是没有出什么大问题?
此时,杜预跟鲁芝两人分工来操办这件事,杜预负责“工程”,鲁芝负责“资金”。
鲁芝一直都是坐镇在洛阳内,统筹粮草,这是他第一次前来会见杜预。
“看来尚书是有好消息要告知我了!”
杜预也是大喜过望,急忙拉着鲁芝的手,朝着自己的营帐走去,他又令人准备热茶。
走进营帐之后,便有人换了新的烛,又有近侍煮茶,帐内热气腾腾的,杜预跟鲁芝面向而坐,鲁芝先是吃了口热茶,方才对左右说道:“你们且都出去吧。”
帐内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
鲁芝这才笑着说道:“这次我前来,就是为了告知元凯,勿要担心国库!能办就办!各地无论是要增加参与的人数,还是要多修建水利,您都可以批准!不必迟疑!”
杜预愣了一下。
您过去可不是这么说的。
这又是什么情况?国库忽然就有钱了??
看着满脸困惑的杜预,鲁芝这才解释道:“先前确实如我们所说的那般,国库出了大问题,几乎见了底,剩余的粮食差点都不够军队所用了!”
“那现在是?”
鲁芝仰起头来,笑着说道:“国库再穷,也架不住天下间的诸多好人啊!”
“兖州名士案您大概是知道的。”
“这些都是些善人啊,他们知道国库贫苦,特意前来捐献家产。”
鲁芝都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了,他笑着说道:“陛下下令严惩这些人,所有受到牵连的兖州大族超出了二十个,这么一顿抄家,国库的情况是大为好转啊!”
“这些人就是比雍凉的那些人要富裕,一个人就能顶的上十个边塞大族了,我说他们怎么那么看不起边塞大族,我现在算是明白了。”
“这些人被处死之后,兖州的情况好转了,国库也有钱了,各地的工程也能开展了。”
杜预是知道兖州名士案的,不只是因为这件事跟他所做的事情有关,而是因为这件事牵连太大,早已在各地闹得沸沸扬扬,几乎没有人知道。
可他没想到,诛了些大族,居然能解决国库的危机
这些人是不是太有钱了点?
杜预虽然也是出身大族,但是他的大父很父亲都是比较正直廉洁的人,从不曾与这些人同流合污,这也是他父亲会被流放到死的原因。
故而杜预也无法想象到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
鲁芝感慨道:“陛下处死了那些为首者,其余众人则是被流放了,家产全部充公。”
“这些人被流放到了交州此刻大概也是到了荆州吧。”
杜预默默无言。
他的父亲就是被流放而死的。
在这个时代,流放,其实就是变相的处死。
说什么吴人北迁,说的好听,但是将南方人给带到东北去,这是为了让他们在当地安居乐业吗?
不,这显然是要他们去死。
将北方人给迁到南中交州也是同样的道理。
被流放的那些人,能活下来一半就不错了。
他们自己大概也知道这些,可是,知道又有什么用处呢?
听从诏令,会死一半,不听从诏令,全部都得死。
鲁芝又说道:“吴地的大族差不多都被迁徙到了幽州,他们的家产也是被查抄,陈泰上奏要将粮食之类的运往洛阳,陛下下了命令,让他用以吴地的雇民之事。”
“往后吴地那边的粮食钱财开支,您就不必再担心了。”
曹髦也知道步伐不能跨的太大,以大魏的现状,郡有郡学就已经不错了。
起码各地有心求学的士人能有个地方来接受更好的教育,能有往上走的空间和机会。
当今大魏的人口不多,求学的士人就更少了,县学的意义也并不大,除非曹髦是想要在天下内进行义务启蒙,将教育对象从士人转换到孩童。
但是以大魏如今的情况吧这实在是太不现实了。
先将读书人的数量提升上来再说吧。
从裴秀的言语来看,他这段时日里确实没有再饮酒作乐了,是认真思考了这件事的。
“陛下,除却这些太学生之外,臣还有另外一个想法。”
“哦,你且说。”
“臣希望陛下能多提拔一些名士为官。”
曹髦顿时眯起了双眼,裴秀连忙解释道:“臣的意思是,多在地方设立治学官,多委派博学名士这些人门徒众多,有才学,在地方的学府内定然是能起到极大作用的。”
“当初蜀国,就曾多以名士在各地担任治学官,结果这些名士们培养出了很多的弟子,如那谯周,他过去在蜀国不就是担任这样的官职吗?”
“当今洛阳,就聚集了天下的名士,这些人整日聚在一起,辩论学问,其实所想的还是想要引起陛下的注意,好为陛下所重用。”
“陛下不妨从这些人里提拔,且看成效,再进行其余提拔,如此一来,不只是能减少太学各地的学问冲突,还能对教育起到极大的推动”
曹髦看向了其余几个太学博士。
“你们觉得呢?”
这几个人点着头,“裴尚书所言极是!”
“好吧,既然都觉得可以,那可以先试试。”
曹髦随即下令道:“你们且都先退下吧,朕还有其余的大事要与裴秀商谈。”
众人起身,再次行礼,赶忙离去。
曹髦这才看向了裴秀,他缓缓从裴秀的案下摸出了一壶酒来,放在了案上。
裴秀沉默了一下,“陛下,这是臣用来磨砺自己心志的”
曹髦笑了起来,举起这酒壶看了半响。
“还剩下不少好了,别装了,叫人去将酒盏什么的也弄来,再弄点吃的!”
第51章 大善人
汲郡,汲县。
夜色下,杜预站在高处,眺望着远处。
远处,密密麻麻的满是些临时的住所,都是些简陋的茅草屋,或是军中所用的帐房。
每隔着一段距离,就设立了一团篝火,依稀照亮了周围。
杜预穿着厚厚的毛裘,身后站着两位官吏,此刻不知为何却是愣了神。
“杜公,当心受寒,还是进屋吧。”
有属下开口提醒道。
杜预笑了笑。
他看着远处那条贯穿了平原的陂渠,“这雇民之政,在此处可是颇有成效啊。”
“整个汲郡能建渠的地方,一个都没有落下,同时动工,我看不到三年,这里就能大变样”
单从司州的情况来看,这新政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杜预在这里规划了多处的水利以及开垦任务。
整个司隶地区的流民几乎都被聚集在了此处,在杜预的带领下,建设工作开展的格外顺利。
当然,国库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
杜预心里是又喜又忧。
他不知道国库还能不能坚持到明年的秋时。
随着各地的开工,这支出可是越来越大,各地的流民规模也是不断的增加,杜预现在又回到了当初的模样,不敢再轻易批准那些建设方案了。
他需要了解国库的情况。
鲁芝要从洛阳前来见他。
杜预这几天里一直都在等着鲁芝,今日站在此处,也是想要早点看到鲁芝的马车。
国库如今的情况对杜预来说非常的重要,这是一個规划明年工程的重要依据。
尽管官员们再三劝说,杜预也不愿意离去,只是站在此处,安静的等待着。
官员无奈的说道:“杜公啊,鲁公即使要来,也不会在夜里赶路的,您先回去休息,或许明日早上他就能赶到了呢?”
“无碍,你们且先回去休息,我这事情诸多,便是进去躺下也睡不着,你们先回去吧。”
杜预正说着,远处便出现了一团火把。
那行人迅速惊动了夜里巡逻的甲士和官吏。
杜预转身就朝着那边走去。
“可是鲁尚书来了?”
他说着,步伐越来越快。
他还不曾赶到,就有骑士前来禀告。
“杜公!尚书鲁公前来拜见!”
杜预大喜,很快,他就看到了风尘仆仆的鲁芝。
鲁芝看起来格外的疲惫,可眼神却很是明亮,看到杜预,他顿时大笑了起来,上前就拉住了他的手。
“元凯!”
看到鲁芝的神色,杜预心里算是松了一口气。
看他如此开心,国库大概是没有出什么大问题?
此时,杜预跟鲁芝两人分工来操办这件事,杜预负责“工程”,鲁芝负责“资金”。
鲁芝一直都是坐镇在洛阳内,统筹粮草,这是他第一次前来会见杜预。
“看来尚书是有好消息要告知我了!”
杜预也是大喜过望,急忙拉着鲁芝的手,朝着自己的营帐走去,他又令人准备热茶。
走进营帐之后,便有人换了新的烛,又有近侍煮茶,帐内热气腾腾的,杜预跟鲁芝面向而坐,鲁芝先是吃了口热茶,方才对左右说道:“你们且都出去吧。”
帐内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
鲁芝这才笑着说道:“这次我前来,就是为了告知元凯,勿要担心国库!能办就办!各地无论是要增加参与的人数,还是要多修建水利,您都可以批准!不必迟疑!”
杜预愣了一下。
您过去可不是这么说的。
这又是什么情况?国库忽然就有钱了??
看着满脸困惑的杜预,鲁芝这才解释道:“先前确实如我们所说的那般,国库出了大问题,几乎见了底,剩余的粮食差点都不够军队所用了!”
“那现在是?”
鲁芝仰起头来,笑着说道:“国库再穷,也架不住天下间的诸多好人啊!”
“兖州名士案您大概是知道的。”
“这些都是些善人啊,他们知道国库贫苦,特意前来捐献家产。”
鲁芝都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了,他笑着说道:“陛下下令严惩这些人,所有受到牵连的兖州大族超出了二十个,这么一顿抄家,国库的情况是大为好转啊!”
“这些人就是比雍凉的那些人要富裕,一个人就能顶的上十个边塞大族了,我说他们怎么那么看不起边塞大族,我现在算是明白了。”
“这些人被处死之后,兖州的情况好转了,国库也有钱了,各地的工程也能开展了。”
杜预是知道兖州名士案的,不只是因为这件事跟他所做的事情有关,而是因为这件事牵连太大,早已在各地闹得沸沸扬扬,几乎没有人知道。
可他没想到,诛了些大族,居然能解决国库的危机
这些人是不是太有钱了点?
杜预虽然也是出身大族,但是他的大父很父亲都是比较正直廉洁的人,从不曾与这些人同流合污,这也是他父亲会被流放到死的原因。
故而杜预也无法想象到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
鲁芝感慨道:“陛下处死了那些为首者,其余众人则是被流放了,家产全部充公。”
“这些人被流放到了交州此刻大概也是到了荆州吧。”
杜预默默无言。
他的父亲就是被流放而死的。
在这个时代,流放,其实就是变相的处死。
说什么吴人北迁,说的好听,但是将南方人给带到东北去,这是为了让他们在当地安居乐业吗?
不,这显然是要他们去死。
将北方人给迁到南中交州也是同样的道理。
被流放的那些人,能活下来一半就不错了。
他们自己大概也知道这些,可是,知道又有什么用处呢?
听从诏令,会死一半,不听从诏令,全部都得死。
鲁芝又说道:“吴地的大族差不多都被迁徙到了幽州,他们的家产也是被查抄,陈泰上奏要将粮食之类的运往洛阳,陛下下了命令,让他用以吴地的雇民之事。”
“往后吴地那边的粮食钱财开支,您就不必再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