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十四弟,你不明白。站在这个地方,身边空无一人究竟是什么感觉。”
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恐慌,在海兰珠于他怀中咽气的那一刻达到了顶峰。惊吓心痛,才叫他时时呕血,将自己关在这关雎宫中,不愿意面对海兰珠已经离开的事实。
他是想抓住什么吗?不是的。
皇太极不是要追随她而去。是他太明白。是想去而不能去的焦灼焚心。
第132章 降爵
多尔衮静静道:“臣弟当然不明白。臣弟怎么会明白呢?”
他的声音极低。几乎要被外头做法事的那些念诵声给盖住了。
皇太极背对着他,看着坐在那里的皇太极,多尔衮的目光带着一种肆无忌惮的打量,这似乎是他头一次这样用审视的目光凝望着他的四哥。
但即便是这样,这目光也只有一瞬,随即隐没。
皇太极极其敏锐,哪怕是皇太极这样失神的时候,多尔衮也不能让皇太极发现他这样的目光。
他从不觉得自己与翘翘和皇太极与宸妃有什么相似之处。更没有什么可以类比的可能。
这世上的男子难道但凡有了心爱的女子就会和皇太极一样弄得爱人早逝阴阳相隔吗?那倒是未必的。
在这关雎宫中,瞧着皇太极还在那里痴痴凝望宸妃的时候,多尔衮却在心里想着,他是一定会护好翘翘的。
他们两个,怎么就不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呢?绝不会如皇太极和宸妃这样凄惶收场。
多尔衮没忘了自己来的目的,他等了一会儿,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才又问道:“皇上之后,还要立太子吗?”
既死不了,那就得继续活。皇太极都说出这样的话,也不可能永远在这关雎宫中沉湎。迟早是要出去的。
这些事端,都是由皇太极与宸妃定要立十一阿哥为太子所起,如今宸妃和十一阿哥都没了,皇子阿哥中再没有皇太极所钟爱的儿子。
朝野上下都盯着皇太极的动向,想劝他出关雎宫,实际上也是盯着未来太子的人选。
多尔衮一意追问也是提醒皇太极,此事没有定论外间事端永远难完。
皇太极最后深深望了一眼榻上毫无声息的海兰珠,慢慢的扶着床沿站起来,他已经颓软的太久,一时身子沉重手脚发软,忍着眼前发黑的境况,好一会儿才慢慢站直了身体。
皇太极转身,走到多尔衮的面前,与他对视一眼,然后手一扬。
洇染的猩红一片的绢帕直接落入了多尔衮之前用来烧济尔哈朗书信的铜盆之中。
那铜盆是用来焚烧些宸妃衣物的。原本宫中这些东西都是有用处的,代代都能用,保养得当便如同新的一样,但是还是能看见些岁月的痕迹。
旧物年深日久的,总能叫皇太极想起一些往事。
火焰吞噬了皇太极这些时日不离身的绢帕,也将上面的猩红烧成了灰烬。
焚烧宸妃的衣物这原本是奴才们的差事,皇太极做来也是泰然自若的,但只要细看,总能瞧出他眼底的泪光。
皇太极的声音不再如之前那样带着深切的疼痛与厌世之感。
他说:“人人都劝,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朕什么不明白?”
“朕不会丢下江山社稷不管。此后,不必再提及立太子之事了。”
他像是突然想明白了似的,立意要开始好好保重身体。人都说七十古来稀,他将将五十,怎么就老了?他还能再支撑大清几十年呢。
从此之后一身清净,叫他心里牵挂的人走了,没有什么牵挂了,岂不是就要一心一意的破关而入了?
膝下的皇子阿哥,没有一个能令皇太极松口想把太子之位给他的。
多尔衮看着皇太极脸上病态的嫣红,这倒不像是想通了突然振奋起来的,而是那眸底的癫狂都让多尔衮瞧见了心惊的程度。
即便看出来了,多尔衮也不会去说。都到了这个份上,皇太极心里若是没有一点支撑与坚持,只怕是立时就要崩溃的。
大清不需要一个崩溃的皇帝。需要的是清醒自持的皇帝。只要皇太极大事上不糊涂,哪怕失去爱人的痛意撕裂心扉,也不是多尔衮该去安抚的差事。
听见多尔衮应了一声是,皇太极望着他道:“你既回来了,也不必回去了。先留在盛京,什么时候返程再听朕的旨意。”
宸妃的祭典皇太极不交给多尔衮操持,反而点了济尔哈朗和多铎接管。
这两位亲王除了自己手上的差事,又要接过宸妃祭典的这个差事了。
但向好的是皇太极肯从关雎宫中出来了,有旨意传出来,这就是好事。
不叫多尔衮回锦州,多尔衮留在盛京便还是办他以前的差事。锦州之事也还是落在他身上的,在皇太极想变化的时候自然会有新的旨意下来的。
宫里事忙,朝务更多,见了皇太极后,多尔衮也不能立刻回府里去,还要去值房走一趟,交代一下差事。
多尔衮是跟在皇太极身后出来的,皇太极出来后,门口守着的两黄旗侍卫都跪下了。
皇太极抬手一指:“你们几个,将宸妃娘娘再去服侍妥当。之后,就按照章程走吧。”
已经耽误许久了。如今便是再痛心再舍不得,也要将宸妃火化了去。不然再放下去,总是不体面的。也是对海兰珠不尊重的。
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恐慌,在海兰珠于他怀中咽气的那一刻达到了顶峰。惊吓心痛,才叫他时时呕血,将自己关在这关雎宫中,不愿意面对海兰珠已经离开的事实。
他是想抓住什么吗?不是的。
皇太极不是要追随她而去。是他太明白。是想去而不能去的焦灼焚心。
第132章 降爵
多尔衮静静道:“臣弟当然不明白。臣弟怎么会明白呢?”
他的声音极低。几乎要被外头做法事的那些念诵声给盖住了。
皇太极背对着他,看着坐在那里的皇太极,多尔衮的目光带着一种肆无忌惮的打量,这似乎是他头一次这样用审视的目光凝望着他的四哥。
但即便是这样,这目光也只有一瞬,随即隐没。
皇太极极其敏锐,哪怕是皇太极这样失神的时候,多尔衮也不能让皇太极发现他这样的目光。
他从不觉得自己与翘翘和皇太极与宸妃有什么相似之处。更没有什么可以类比的可能。
这世上的男子难道但凡有了心爱的女子就会和皇太极一样弄得爱人早逝阴阳相隔吗?那倒是未必的。
在这关雎宫中,瞧着皇太极还在那里痴痴凝望宸妃的时候,多尔衮却在心里想着,他是一定会护好翘翘的。
他们两个,怎么就不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呢?绝不会如皇太极和宸妃这样凄惶收场。
多尔衮没忘了自己来的目的,他等了一会儿,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才又问道:“皇上之后,还要立太子吗?”
既死不了,那就得继续活。皇太极都说出这样的话,也不可能永远在这关雎宫中沉湎。迟早是要出去的。
这些事端,都是由皇太极与宸妃定要立十一阿哥为太子所起,如今宸妃和十一阿哥都没了,皇子阿哥中再没有皇太极所钟爱的儿子。
朝野上下都盯着皇太极的动向,想劝他出关雎宫,实际上也是盯着未来太子的人选。
多尔衮一意追问也是提醒皇太极,此事没有定论外间事端永远难完。
皇太极最后深深望了一眼榻上毫无声息的海兰珠,慢慢的扶着床沿站起来,他已经颓软的太久,一时身子沉重手脚发软,忍着眼前发黑的境况,好一会儿才慢慢站直了身体。
皇太极转身,走到多尔衮的面前,与他对视一眼,然后手一扬。
洇染的猩红一片的绢帕直接落入了多尔衮之前用来烧济尔哈朗书信的铜盆之中。
那铜盆是用来焚烧些宸妃衣物的。原本宫中这些东西都是有用处的,代代都能用,保养得当便如同新的一样,但是还是能看见些岁月的痕迹。
旧物年深日久的,总能叫皇太极想起一些往事。
火焰吞噬了皇太极这些时日不离身的绢帕,也将上面的猩红烧成了灰烬。
焚烧宸妃的衣物这原本是奴才们的差事,皇太极做来也是泰然自若的,但只要细看,总能瞧出他眼底的泪光。
皇太极的声音不再如之前那样带着深切的疼痛与厌世之感。
他说:“人人都劝,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朕什么不明白?”
“朕不会丢下江山社稷不管。此后,不必再提及立太子之事了。”
他像是突然想明白了似的,立意要开始好好保重身体。人都说七十古来稀,他将将五十,怎么就老了?他还能再支撑大清几十年呢。
从此之后一身清净,叫他心里牵挂的人走了,没有什么牵挂了,岂不是就要一心一意的破关而入了?
膝下的皇子阿哥,没有一个能令皇太极松口想把太子之位给他的。
多尔衮看着皇太极脸上病态的嫣红,这倒不像是想通了突然振奋起来的,而是那眸底的癫狂都让多尔衮瞧见了心惊的程度。
即便看出来了,多尔衮也不会去说。都到了这个份上,皇太极心里若是没有一点支撑与坚持,只怕是立时就要崩溃的。
大清不需要一个崩溃的皇帝。需要的是清醒自持的皇帝。只要皇太极大事上不糊涂,哪怕失去爱人的痛意撕裂心扉,也不是多尔衮该去安抚的差事。
听见多尔衮应了一声是,皇太极望着他道:“你既回来了,也不必回去了。先留在盛京,什么时候返程再听朕的旨意。”
宸妃的祭典皇太极不交给多尔衮操持,反而点了济尔哈朗和多铎接管。
这两位亲王除了自己手上的差事,又要接过宸妃祭典的这个差事了。
但向好的是皇太极肯从关雎宫中出来了,有旨意传出来,这就是好事。
不叫多尔衮回锦州,多尔衮留在盛京便还是办他以前的差事。锦州之事也还是落在他身上的,在皇太极想变化的时候自然会有新的旨意下来的。
宫里事忙,朝务更多,见了皇太极后,多尔衮也不能立刻回府里去,还要去值房走一趟,交代一下差事。
多尔衮是跟在皇太极身后出来的,皇太极出来后,门口守着的两黄旗侍卫都跪下了。
皇太极抬手一指:“你们几个,将宸妃娘娘再去服侍妥当。之后,就按照章程走吧。”
已经耽误许久了。如今便是再痛心再舍不得,也要将宸妃火化了去。不然再放下去,总是不体面的。也是对海兰珠不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