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节
徐铁头心里有个猜想,他不能确定,特地带着礼品,去赵老五家里,却被邻居告知,赵老五辞了差事,前两天带着家眷南下,往大吴京都方向走了,说是去探亲。
“探亲?赵老五祖宗十八代都是边城人,他去京都探哪门子亲?”
徐铁头讽刺一笑,这人没啥本事,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但是他有个优点,包打听,消息灵通,鼻子比狗都灵敏,定然是发觉了什么。
趁着赵老五邻居不注意,徐铁头偷偷摸摸跳进了他家里,发现很多稍微贵重的东西都没带,箱子里的衣衫还是满的,只能说明,那人离开得很是匆忙。
“就是你想的那样,要变天了。”
顾峥眯了眯眼,盯着门口的方向,他们终究还是晚一步,没办法回到大越,如今最安全的地方,同样是大吴京都,算算日子,顾夫人和青稞也该来了。
历城那些人消息更灵通,发现苗头不对,会选择立刻回到大越,所以顾夫人和青稞是安全的,知府忙得焦头烂额,也没时间找青稞的麻烦。
“这几天我要南下去京都,送两个熟人,你有什么打算?”
顾峥问徐铁头,如果世道乱了,路上就不太平,如果他能同行,就多些保障,毕竟,他要以自家娘子为先。
“你知道我,四海为家,边城眼看不太平,留下来没准被抓壮丁,我也跟着去京都,咱们结伴同行。”
徐铁头原本也有这个打算,顾峥提出,他立刻响应,转头看向莫大丫,“你也一起去。”
“凭什么?”
莫大丫下意识地还嘴,她看了一眼自家堂妹,听说莫小荷要跟着顾峥一起南下,终究是不放心,答应同行。她觉得自己来照顾莫小荷,肯定比顾峥一个汉子更妥帖。
第257章 易主
正月十五刚过,百姓们开始后知后觉,边城的气氛与以往不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大吴关闭城门,相当于禁止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城中商户眼看断了货,不得已,只得关门大吉,而还能照常开张的奸商们发觉自己成了独一份的,价格翻了一倍。
往年过年后,气温回暖,没几天就能穿上春衫,但是今年气候异常,三天两头,不是下雨就是下雪,气候阴冷阴冷的,谁也不敢脱下袄子,生怕感染风寒。
边城靠近大越,因此有几家皮毛铺子,都是北地商人运送过来的,其中以雪狐的毛皮最受欢迎,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姐们,喜欢在领口和袖口镶上一层白绒绒的边儿,作为点缀。
由于气候阴寒,反复无常,张大娘又犯了老毛病,每日里疼得满头大汗,坐在床上,动弹不得,腿上贴着膏药,她总是担忧自己成为累赘,想要下地干活,却被顾峥拦住了。
莫小荷想着,买一块保暖皮子,给张大娘缝一对护膝,她到镇上走一圈,问了价格后,惊讶不已,普通的灰兔子皮毛,是从前的几倍,连带兔肉的价格,水涨船高。
“早知道,我应该多留一些的。”
莫小荷很是懊恼,当初从北地归来,婆婆顾夫人给她准备好几车的东西,其中就有一车皮子,她寻思着大吴的气候用不上,就把一多半留在大越京都,她只带着几块回来作为礼物送给亲戚。
来边城做生意的大越人随处可见,短短几日,连接有大越商铺关门大吉,原本热热闹闹的街道,变得清冷,只有三三两两来才买的百姓,静悄悄地。
府城的几家粮商,库房被洗劫一空,知府大人着急上火,听说那些粮草就好像突然蒸发一般,派人追查线索,一无所获,受害粮商们每日在衙门口,哭爹喊娘,弄得人心浮躁。
几大粮商的库存,几乎占了边城八成的粮草储备,如此庞大的数量,说丢就丢了,百姓们只感觉到风声鹤唳,一再上涨的粮米,早已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
自家娘子一大早就闹着上街转转,顾峥想着她这十几天几乎没出过门,好不容易孕吐有所好转,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沿途所看到的一切,让他陷入沉思。
“夫君,卖馄饨的大娘也不出来了呢。”
早饭只喝了一碗青粥,才走没多远,莫小荷就觉得肚子唱起空城计,她习惯性地在街角,找那个卖馄饨的大娘,那里却空无一人。
在靠着墙的地方,有一块破木头牌子,地面还有一层油渍,原来那里是个卖油饼的摊位,小贩做油饼,他媳妇卖馅饼,皮薄馅大,味道也好,生意一直很红火,夫君顾峥要买给她,还得早起去排队。
“想吃馄饨了?”
顾峥抿了抿唇,边城粮食短缺,商户们都想从周围城池调配,发一笔小财,偏生相邻的几个城池,去岁的收成不好,减产两成,也是供不应求,折腾一回,搭上人力物力,中间赚不上多少差价。
馄饨和油饼都得用精贵的细白面做才好吃,现在的情况是自家粮食都不够吃,哪能做生意?那些卖包子馒头的小摊,同样销声匿迹了。
“大娘做的鸡汤馄饨很地道。”
莫小荷咽了咽口水,馄饨的馅料很是考究,鸡肉剁得碎碎的,搭配嫩滑的香菇,用老鸡汤作为汤底,咬一口,肉香四溢,从前总看见大娘在卖馄饨,她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倒是想念的紧。
二人边说边走,几间开着的铺子,伙计们完全没有以前的精神头,无精打采,似乎是受到不小的影响,担忧以后的日子。街道尽头有个人力市场,平日里都是来镇上找活计的汉子,现下却是空无一人。
“呜呜,咋办啊,都说年后春种,粮价就下来了,咱们没在意,过年敞开肚皮吃,可算有了点油水,现在可好了,家里的米缸见底,日子可咋过啊!”
胡同内,传来妇人苦闷的声音,立刻引发邻里的附和,“可不是咋的,家里吃的大米干饭,要是掺上红薯,能吃两三个月呢!”
过了个肥年,同样把家里掏空,家家户户没剩下多少粮食,他们想不通,又不是灾年,咋就能把日子过成这样,要是粮价不回调,新粮又没下来,他们就得喝西北风了。
“娘子,咱们回家吧。”
顾峥见莫小荷紧锁双眉,他抬起手,抚平她眉宇间的褶皱,哄着,“天寒,等回家,我给你做鸡汤馄饨。”
夫妻二人还不等离开,远处传来马蹄子的声响,几乎是短短的瞬间,一队人马呼啸而至,二人正走在街道中间,还是顾峥反应迅速,直接抱起自家娘子,快速闪到两侧的角落。
路过的一队人马风尘仆仆,似乎是远道而来,马背上的人统一穿着大吴士兵服,神色冷凝,看他们骑马的动作,整齐划一,训练有素,绝不是如赵老五那类被酒色掏空身子的边城守卫。
莫小荷目送那队人马远去,神色微闪,她用手拍拍胸脯,又握住顾峥的大手,刚刚若不是夫君反应快,以她的速度,说不得就葬身在马蹄子下,那群人冷酷无情,绝无可能中途停下,还好有惊无险,她面色白了些,却还算镇定。
顾峥眸色越发幽深,身上有一瞬间气场全开,有阴冷的肃杀感,莫小荷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她捏了捏自家夫君的手,表示自己问题不大。
如此,夫妻俩只买了几样东西,回家的路上,途经表哥李河的打铁铺子,铺子门口站了几个陌生面孔,神色戒备,而铺子的牌匾,已经被摘下。
回到家里,顾峥关上院门,莫小荷则是松了一口气,身体放松后,她感觉遍体生寒,换了一身厚实的袄子,坐在炉子前烤火。多亏家里的木炭准备的多,这些木炭都是从大越运送而来,铺子存货几千斤,不到一个上午就被抢购一空。
屋内,传来张大娘的咳嗽声,她打了帘子出门,要到灶间给莫小荷做吃的,还嘱咐顾峥,“家里得备着点心,小荷好不容易有点胃口,必然是禁不住饿的。”
镇上点心铺子关门大吉,只能在家里做,做出来的几样糕饼,凉了后难以下咽,又干又涩,还要猛灌茶水才能吃下去,张大娘擀了面条,准备下汤面。
“张大娘,我有吃的,你腿疼,还是歇着吧。”
“探亲?赵老五祖宗十八代都是边城人,他去京都探哪门子亲?”
徐铁头讽刺一笑,这人没啥本事,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但是他有个优点,包打听,消息灵通,鼻子比狗都灵敏,定然是发觉了什么。
趁着赵老五邻居不注意,徐铁头偷偷摸摸跳进了他家里,发现很多稍微贵重的东西都没带,箱子里的衣衫还是满的,只能说明,那人离开得很是匆忙。
“就是你想的那样,要变天了。”
顾峥眯了眯眼,盯着门口的方向,他们终究还是晚一步,没办法回到大越,如今最安全的地方,同样是大吴京都,算算日子,顾夫人和青稞也该来了。
历城那些人消息更灵通,发现苗头不对,会选择立刻回到大越,所以顾夫人和青稞是安全的,知府忙得焦头烂额,也没时间找青稞的麻烦。
“这几天我要南下去京都,送两个熟人,你有什么打算?”
顾峥问徐铁头,如果世道乱了,路上就不太平,如果他能同行,就多些保障,毕竟,他要以自家娘子为先。
“你知道我,四海为家,边城眼看不太平,留下来没准被抓壮丁,我也跟着去京都,咱们结伴同行。”
徐铁头原本也有这个打算,顾峥提出,他立刻响应,转头看向莫大丫,“你也一起去。”
“凭什么?”
莫大丫下意识地还嘴,她看了一眼自家堂妹,听说莫小荷要跟着顾峥一起南下,终究是不放心,答应同行。她觉得自己来照顾莫小荷,肯定比顾峥一个汉子更妥帖。
第257章 易主
正月十五刚过,百姓们开始后知后觉,边城的气氛与以往不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大吴关闭城门,相当于禁止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城中商户眼看断了货,不得已,只得关门大吉,而还能照常开张的奸商们发觉自己成了独一份的,价格翻了一倍。
往年过年后,气温回暖,没几天就能穿上春衫,但是今年气候异常,三天两头,不是下雨就是下雪,气候阴冷阴冷的,谁也不敢脱下袄子,生怕感染风寒。
边城靠近大越,因此有几家皮毛铺子,都是北地商人运送过来的,其中以雪狐的毛皮最受欢迎,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姐们,喜欢在领口和袖口镶上一层白绒绒的边儿,作为点缀。
由于气候阴寒,反复无常,张大娘又犯了老毛病,每日里疼得满头大汗,坐在床上,动弹不得,腿上贴着膏药,她总是担忧自己成为累赘,想要下地干活,却被顾峥拦住了。
莫小荷想着,买一块保暖皮子,给张大娘缝一对护膝,她到镇上走一圈,问了价格后,惊讶不已,普通的灰兔子皮毛,是从前的几倍,连带兔肉的价格,水涨船高。
“早知道,我应该多留一些的。”
莫小荷很是懊恼,当初从北地归来,婆婆顾夫人给她准备好几车的东西,其中就有一车皮子,她寻思着大吴的气候用不上,就把一多半留在大越京都,她只带着几块回来作为礼物送给亲戚。
来边城做生意的大越人随处可见,短短几日,连接有大越商铺关门大吉,原本热热闹闹的街道,变得清冷,只有三三两两来才买的百姓,静悄悄地。
府城的几家粮商,库房被洗劫一空,知府大人着急上火,听说那些粮草就好像突然蒸发一般,派人追查线索,一无所获,受害粮商们每日在衙门口,哭爹喊娘,弄得人心浮躁。
几大粮商的库存,几乎占了边城八成的粮草储备,如此庞大的数量,说丢就丢了,百姓们只感觉到风声鹤唳,一再上涨的粮米,早已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
自家娘子一大早就闹着上街转转,顾峥想着她这十几天几乎没出过门,好不容易孕吐有所好转,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沿途所看到的一切,让他陷入沉思。
“夫君,卖馄饨的大娘也不出来了呢。”
早饭只喝了一碗青粥,才走没多远,莫小荷就觉得肚子唱起空城计,她习惯性地在街角,找那个卖馄饨的大娘,那里却空无一人。
在靠着墙的地方,有一块破木头牌子,地面还有一层油渍,原来那里是个卖油饼的摊位,小贩做油饼,他媳妇卖馅饼,皮薄馅大,味道也好,生意一直很红火,夫君顾峥要买给她,还得早起去排队。
“想吃馄饨了?”
顾峥抿了抿唇,边城粮食短缺,商户们都想从周围城池调配,发一笔小财,偏生相邻的几个城池,去岁的收成不好,减产两成,也是供不应求,折腾一回,搭上人力物力,中间赚不上多少差价。
馄饨和油饼都得用精贵的细白面做才好吃,现在的情况是自家粮食都不够吃,哪能做生意?那些卖包子馒头的小摊,同样销声匿迹了。
“大娘做的鸡汤馄饨很地道。”
莫小荷咽了咽口水,馄饨的馅料很是考究,鸡肉剁得碎碎的,搭配嫩滑的香菇,用老鸡汤作为汤底,咬一口,肉香四溢,从前总看见大娘在卖馄饨,她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倒是想念的紧。
二人边说边走,几间开着的铺子,伙计们完全没有以前的精神头,无精打采,似乎是受到不小的影响,担忧以后的日子。街道尽头有个人力市场,平日里都是来镇上找活计的汉子,现下却是空无一人。
“呜呜,咋办啊,都说年后春种,粮价就下来了,咱们没在意,过年敞开肚皮吃,可算有了点油水,现在可好了,家里的米缸见底,日子可咋过啊!”
胡同内,传来妇人苦闷的声音,立刻引发邻里的附和,“可不是咋的,家里吃的大米干饭,要是掺上红薯,能吃两三个月呢!”
过了个肥年,同样把家里掏空,家家户户没剩下多少粮食,他们想不通,又不是灾年,咋就能把日子过成这样,要是粮价不回调,新粮又没下来,他们就得喝西北风了。
“娘子,咱们回家吧。”
顾峥见莫小荷紧锁双眉,他抬起手,抚平她眉宇间的褶皱,哄着,“天寒,等回家,我给你做鸡汤馄饨。”
夫妻二人还不等离开,远处传来马蹄子的声响,几乎是短短的瞬间,一队人马呼啸而至,二人正走在街道中间,还是顾峥反应迅速,直接抱起自家娘子,快速闪到两侧的角落。
路过的一队人马风尘仆仆,似乎是远道而来,马背上的人统一穿着大吴士兵服,神色冷凝,看他们骑马的动作,整齐划一,训练有素,绝不是如赵老五那类被酒色掏空身子的边城守卫。
莫小荷目送那队人马远去,神色微闪,她用手拍拍胸脯,又握住顾峥的大手,刚刚若不是夫君反应快,以她的速度,说不得就葬身在马蹄子下,那群人冷酷无情,绝无可能中途停下,还好有惊无险,她面色白了些,却还算镇定。
顾峥眸色越发幽深,身上有一瞬间气场全开,有阴冷的肃杀感,莫小荷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她捏了捏自家夫君的手,表示自己问题不大。
如此,夫妻俩只买了几样东西,回家的路上,途经表哥李河的打铁铺子,铺子门口站了几个陌生面孔,神色戒备,而铺子的牌匾,已经被摘下。
回到家里,顾峥关上院门,莫小荷则是松了一口气,身体放松后,她感觉遍体生寒,换了一身厚实的袄子,坐在炉子前烤火。多亏家里的木炭准备的多,这些木炭都是从大越运送而来,铺子存货几千斤,不到一个上午就被抢购一空。
屋内,传来张大娘的咳嗽声,她打了帘子出门,要到灶间给莫小荷做吃的,还嘱咐顾峥,“家里得备着点心,小荷好不容易有点胃口,必然是禁不住饿的。”
镇上点心铺子关门大吉,只能在家里做,做出来的几样糕饼,凉了后难以下咽,又干又涩,还要猛灌茶水才能吃下去,张大娘擀了面条,准备下汤面。
“张大娘,我有吃的,你腿疼,还是歇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