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文豪 第56节
至于再问什么事,陛下只神秘微笑,不可说。
这下连朝中那些老狐狸们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实在是这新帝和德王都不按常理出牌,宫里又被治理的铁桶一般,皇帝陛下身边连个吹枕边风探话的人都没有。
封庭登基之前是个穷苦的小透明,当然没什么侧妃通房等他登基之后册封为妃嫔。封庭后宫除成皇后之外,就一个何贵妃,还是何太后绕过封庭,自己给封的。
这故侄两惯爱作死,太过嚣张,被发了狠的成皇后整治的岂不成军。
何贵妃自从被成皇后打了板子之后,身体一直不好。若不是成皇后想让她活着,她早就撑不下去了。
何太后则被砍掉了所有耳目,想发懿旨找人进宫陪伴,都被拦在宫中,令不得出后宫。婉丽公主也被勒令在公主府反省,不准出门,出门就被抓回去继续关着。
外命妇又不可能在何太后不召见的前提下,自己进宫。她们倒是可以递帖子,可递进去就被人扔掉了。
封庭表面功夫做得极好,一会儿又送了何太后什么东西,一会儿又召集了什么戏班子给何太后解闷,一会儿何太后要礼佛了他还专门让人在宫里修了佛塔。
嗯,何太后不召见外命妇,是因为闭门礼佛了。
至于何贵妃。你一个妃嫔而已,哪来资格擅自和宫外联系?
封庭登基前,家中简单的人口,在登基之后,本以为会让他在后宫举步维艰,却不想是让大臣们百愁莫展。
大臣们倒是想让封庭充实后宫,但封庭以“虽朕只守孝三月,但常人守孝三年,朕三年内不愿大选”就给驳回了。
皇帝陛下以孝治天下,孝感动天,以身作则呢。平常人守孝三年,皇帝下三年内罢选,哪里有问题了?一点问题都没有。还要上帖子让开大选的人,绝对是私德有问题!皇帝陛下不开口,文人口诛笔伐都得骂死你!
而且皇帝陛下还有一点让大臣们无话可说的优势,那就是皇帝陛下已有两位嫡子。就算皇帝陛下之后再也不封后妃,大臣们也拿皇帝陛下无可奈何。
帝后和睦乃是国之大幸,若是妃嫔专宠,还能劝说一二。独宠皇后,皇后还已经育有二子,那是皇帝不近女色,是高德,是龙凤呈祥。
在有两个嫡子的情况下,谁说让皇帝陛下为子嗣着想,都是意图不轨。
要那么多庶子干嘛,夺嫡吗?
只有太子一个,还要担心一下太子未来寿命。
还有封祉这个嫡次子,二皇子,双重保险,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再说皇帝皇后还年轻,虽然两人身体都不怎么好,谁又说得清,将来会不会再来个三皇子?
有嫡子在,还求着皇帝生庶子,你不是居心不良是什么?
朝中这么早就叫着要往后宫塞人的人被封庭暗戳戳的都告诉了皇后。成皇后微笑,再微笑。
这些人她记住了!
她虽不盼能与皇帝一生一世一双人,但不代表她不生气!
封庭表示,他就是想看成皇后生气的模样。
现在大宝小宝都在宫里,成皇后放在他身上的注意力少了太多,他有点小小的不高兴。
当然,这小心思封庭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他表示,告诉成皇后在这些,是哪日他不得已收人如后宫之后,这些人家族出来的女子,要重点照顾,能打发多远就打发多远。
封蔚一路走一路游玩,终于赶在第一场大雪之前,入了京。
此时,皇帝陛下派去给刘淳撑场子的侍卫和士兵也悄悄的到了江南。
在封蔚到京后不久,刘淳就身着官服,手持圣旨,在一干护卫的簇拥下,正式现身江南衙门,让江南巡按跪听圣旨,开启了明面上的撕逼。
这时候他们才知道,被德王骗了。
主持江南一事之人,并不是德王,而是据说被派往边疆宣旨,嘉赏边疆将士的右副都御使,撕逼专家刘淳。
刘淳之名,在朝堂之中早已如雷贯耳。他面善心黑,能言善辩,又背景深厚,早在文宗时期,便是文宗手上一把尖刀。
新君登基之后,本以为刘淳不被新君所喜。谁知刘淳低调了一年,直接接手了江南这么大一件事。
所以德王真的只是来江南玩玩玩的?只是个幌子而已?还是这只是个假象,德王其实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刘淳微笑不语。事实都摆在眼前了,还不肯相信,怪我啰?
第51章
余柏林刚回京,就被张岳抓走检查功课。
张岳心中还是很满意的,但表面上还是要装出一副严厉的样子,挑剔了一番之后,余柏林便恢复了最初还没被张岳放养时,每日一大早吃完早饭就去张岳家,到日落才回来的作息。
张岳每日要上朝,下朝之后还要上班。他每日将安排的事情写好,余柏林到来之后就按照张岳写好的要求和留下的题目看书写文章,然后等着张岳回来检查功课。
日子一晃,就接近年关了。
回京这两月时间,朝堂上吵成一锅粥,送信的官兵快马加鞭往返江南京城,终于赶在过年前,完结了此事。
在军队的镇守和确凿的证据下,江南官场轻轻松松完成了初步洗牌,砍掉了几个领头的。剩下的人只等二月春试之后,大面积替换。
江南之事对于封蔚而言,算是给他放了几月旅游假。回到京城之后,就被他哥抓了壮丁。最忙的时候,吃住都在皇宫。余柏林再见到他时,那两个黑眼圈浓重的跟个大熊猫似的。
封蔚虽然平时跳脱了些,大事上却很听话,帮他哥揽了大部分活,并没有撂挑子不干。
“我不多做一些,哥又病倒了怎么办。”封蔚道。
余柏林心想,别的王爷多干活,是为了夺权。你这理由倒是稀奇,估计也只有皇帝陛下才信你。
不过封蔚多是做打下手的功夫,替封庭完成一些繁杂的事,封庭只需要下最后定夺。自己直接下决定是没有的。
不仅是封蔚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封蔚不耐烦这些事。
封庭接这次江南之事,也是手把手的教导封蔚。可封蔚总是一副神游状态。
封庭很担心。封蔚不可能一辈子待在京城。他现在虽然拦着,但以后封蔚肯定会参与更多的军政大事。
封蔚道:“哥你给我派个聪明的跟着不就成了?我看长青就不错。”
封庭捂着胸口:“我以后肯定对长青委以重任,他老是跟着你替你打下手怎么成?”
封蔚反驳:“可哥你交给我的事肯定也是很重要的事,反正都会派人和我一起,长青就很好,和我配合多默契啊。反正都是派人,派谁不是?”
封庭一想,居然觉得弟弟说的很有道理。
余柏林以后肯定是他心腹大臣,而封蔚更是他最信任的弟弟。他让封蔚做的事,肯定是大事中大事,本就不可能封蔚一个人做得成。反正都要派人去,派余柏林不也是一样?
派其他人,他还担心自己弟弟被欺负欺骗了呢,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现在他弟弟什么事都没做,就被一堆人跳着脚黑,以后还得了?
可有封蔚在,余柏林顶多算个二把手。到了其他地方,余柏林就是做主的人。长此以往,余柏林会不会不高兴?算是亏待了吧?
封蔚道:“不会的,长青不是这种人。”
有他在,余柏林才能放手做事呢。
封庭感慨:“长青不慕名利,的确是我多想。”
“对。”封蔚眨眨眼睛。怎么到不慕名利上去了?算了,哥哥说对就是对吧。
封蔚回家之后,把此事告诉了余柏林。
虽然他说要让余柏林跟他当搭档,总要问问余柏林的意思。若余柏林要抛弃他这个小伙伴,他还是要尊重余柏林的意见。
余柏林放下书卷,很没风度的给了他一个白眼:“你就不能自己稍稍学一点吗?”
“我会,可若是你能帮我,我何必这么累。”封蔚强词夺理道,“再说,反正哥又不会让我一个人,会累死。”
余柏林还真认真的想了想。
作为孤臣最难的一点,就是容易拉仇恨。若是皇帝想把他当做一把刀,他又除了皇帝这座靠山之外没有其他依靠,很容易玩脱。
刘淳不惧怕,那是因为他背后有刘家。
余柏林身后什么也没有。
即使老师好友也能结成一张网,但这种网络能共生,却不能同死。能成为他的救命稻草,却不能成为他对别人的威胁。
若有封蔚在上面顶着,自己不但做事更加肆无忌惮一些,仇恨度也小一些。并且凭借皇帝陛下对封蔚的爱护,也不会让他做弃子。那么以封蔚对自己的情谊,自己也不会成为弃子。
至于皇帝陛下之后会不会对封蔚态度改变,那是之后的事了。
在皇帝陛下不会猜忌封蔚的前提下,与封蔚共事百利无一害。
想来皇帝陛下也不愿意让封蔚身边多一个跟封蔚呛声对着干的人。
余柏林道:“若能与你共事也不错,但你也要成熟点,别让我操太多心。”
封蔚很高兴的把余柏林的话转达给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长吁短叹。总觉得余柏林在帮他带孩子,还是预定了带一辈子这种。
成皇后笑道:“这不是很好吗?小叔总有长大的一天,陛下也不用时时担心了。”
皇帝陛下拍拍大腿,皇后说得对!弟弟总要长大啊!
所以陛下娘娘,你们两所说的长大,就是换一个人照顾吗?
余柏林回来之后,最高兴的是大宝小宝。
他们可从未跟余柏林分别这么长的时间。
只是封蔚忙碌,余柏林又需日日去张岳家报道,大宝小宝不能像余柏林出京前那样,在德王府住的那样频繁。
不过大宝还是找时间抱着一大堆记着疑问的书籍去找余柏林解惑。
嗯,还有一大堆对他老师和他父皇的小小抱怨。
余柏林听后,废了好大的劲,才维持住自己平静的表情。
老师也就罢了,小宝抱怨过很多次了。但陛下这是怎么回事?
余柏林眼角余光瞟向正抱着小宝,握着小宝的小手,在上等的宣纸上,用上等的毛笔蘸着上等墨,画着不知道什么图案的封蔚。
听闻封蔚是由陛下亲自教导。所以说封蔚长成现在这副样子,也可以理解了?
当然,余柏林自然不可能吐槽皇帝陛下的。他还得维持大宝心中皇帝陛下光辉高大的形象。
大宝是个好孩子,虽然他对皇帝陛下的教导多有困惑,但在他心中,父皇仍旧是棒棒哒,大宝还是很信任很爱父皇哒,也很愿意听父皇的教导哒。
嗯,然后私下再问问余柏林就好了。
大宝也提起新来的太子太傅。
陈老的人品和学问都是不错的,他又不像大宝身边其他暂任老师者那样急功近利。他曾教导过穆宗,也指导过封庭,还教导过陈家家中那么多年轻一辈,对教导小孩子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大宝在陈老那里听课,虽说比不过在余柏林这里那么开心,但授课方式不同,和教导水准高低并无关系,大宝在陈老这里受益良多,心中也对陈老非常尊敬。
这下连朝中那些老狐狸们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实在是这新帝和德王都不按常理出牌,宫里又被治理的铁桶一般,皇帝陛下身边连个吹枕边风探话的人都没有。
封庭登基之前是个穷苦的小透明,当然没什么侧妃通房等他登基之后册封为妃嫔。封庭后宫除成皇后之外,就一个何贵妃,还是何太后绕过封庭,自己给封的。
这故侄两惯爱作死,太过嚣张,被发了狠的成皇后整治的岂不成军。
何贵妃自从被成皇后打了板子之后,身体一直不好。若不是成皇后想让她活着,她早就撑不下去了。
何太后则被砍掉了所有耳目,想发懿旨找人进宫陪伴,都被拦在宫中,令不得出后宫。婉丽公主也被勒令在公主府反省,不准出门,出门就被抓回去继续关着。
外命妇又不可能在何太后不召见的前提下,自己进宫。她们倒是可以递帖子,可递进去就被人扔掉了。
封庭表面功夫做得极好,一会儿又送了何太后什么东西,一会儿又召集了什么戏班子给何太后解闷,一会儿何太后要礼佛了他还专门让人在宫里修了佛塔。
嗯,何太后不召见外命妇,是因为闭门礼佛了。
至于何贵妃。你一个妃嫔而已,哪来资格擅自和宫外联系?
封庭登基前,家中简单的人口,在登基之后,本以为会让他在后宫举步维艰,却不想是让大臣们百愁莫展。
大臣们倒是想让封庭充实后宫,但封庭以“虽朕只守孝三月,但常人守孝三年,朕三年内不愿大选”就给驳回了。
皇帝陛下以孝治天下,孝感动天,以身作则呢。平常人守孝三年,皇帝下三年内罢选,哪里有问题了?一点问题都没有。还要上帖子让开大选的人,绝对是私德有问题!皇帝陛下不开口,文人口诛笔伐都得骂死你!
而且皇帝陛下还有一点让大臣们无话可说的优势,那就是皇帝陛下已有两位嫡子。就算皇帝陛下之后再也不封后妃,大臣们也拿皇帝陛下无可奈何。
帝后和睦乃是国之大幸,若是妃嫔专宠,还能劝说一二。独宠皇后,皇后还已经育有二子,那是皇帝不近女色,是高德,是龙凤呈祥。
在有两个嫡子的情况下,谁说让皇帝陛下为子嗣着想,都是意图不轨。
要那么多庶子干嘛,夺嫡吗?
只有太子一个,还要担心一下太子未来寿命。
还有封祉这个嫡次子,二皇子,双重保险,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再说皇帝皇后还年轻,虽然两人身体都不怎么好,谁又说得清,将来会不会再来个三皇子?
有嫡子在,还求着皇帝生庶子,你不是居心不良是什么?
朝中这么早就叫着要往后宫塞人的人被封庭暗戳戳的都告诉了皇后。成皇后微笑,再微笑。
这些人她记住了!
她虽不盼能与皇帝一生一世一双人,但不代表她不生气!
封庭表示,他就是想看成皇后生气的模样。
现在大宝小宝都在宫里,成皇后放在他身上的注意力少了太多,他有点小小的不高兴。
当然,这小心思封庭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他表示,告诉成皇后在这些,是哪日他不得已收人如后宫之后,这些人家族出来的女子,要重点照顾,能打发多远就打发多远。
封蔚一路走一路游玩,终于赶在第一场大雪之前,入了京。
此时,皇帝陛下派去给刘淳撑场子的侍卫和士兵也悄悄的到了江南。
在封蔚到京后不久,刘淳就身着官服,手持圣旨,在一干护卫的簇拥下,正式现身江南衙门,让江南巡按跪听圣旨,开启了明面上的撕逼。
这时候他们才知道,被德王骗了。
主持江南一事之人,并不是德王,而是据说被派往边疆宣旨,嘉赏边疆将士的右副都御使,撕逼专家刘淳。
刘淳之名,在朝堂之中早已如雷贯耳。他面善心黑,能言善辩,又背景深厚,早在文宗时期,便是文宗手上一把尖刀。
新君登基之后,本以为刘淳不被新君所喜。谁知刘淳低调了一年,直接接手了江南这么大一件事。
所以德王真的只是来江南玩玩玩的?只是个幌子而已?还是这只是个假象,德王其实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刘淳微笑不语。事实都摆在眼前了,还不肯相信,怪我啰?
第51章
余柏林刚回京,就被张岳抓走检查功课。
张岳心中还是很满意的,但表面上还是要装出一副严厉的样子,挑剔了一番之后,余柏林便恢复了最初还没被张岳放养时,每日一大早吃完早饭就去张岳家,到日落才回来的作息。
张岳每日要上朝,下朝之后还要上班。他每日将安排的事情写好,余柏林到来之后就按照张岳写好的要求和留下的题目看书写文章,然后等着张岳回来检查功课。
日子一晃,就接近年关了。
回京这两月时间,朝堂上吵成一锅粥,送信的官兵快马加鞭往返江南京城,终于赶在过年前,完结了此事。
在军队的镇守和确凿的证据下,江南官场轻轻松松完成了初步洗牌,砍掉了几个领头的。剩下的人只等二月春试之后,大面积替换。
江南之事对于封蔚而言,算是给他放了几月旅游假。回到京城之后,就被他哥抓了壮丁。最忙的时候,吃住都在皇宫。余柏林再见到他时,那两个黑眼圈浓重的跟个大熊猫似的。
封蔚虽然平时跳脱了些,大事上却很听话,帮他哥揽了大部分活,并没有撂挑子不干。
“我不多做一些,哥又病倒了怎么办。”封蔚道。
余柏林心想,别的王爷多干活,是为了夺权。你这理由倒是稀奇,估计也只有皇帝陛下才信你。
不过封蔚多是做打下手的功夫,替封庭完成一些繁杂的事,封庭只需要下最后定夺。自己直接下决定是没有的。
不仅是封蔚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封蔚不耐烦这些事。
封庭接这次江南之事,也是手把手的教导封蔚。可封蔚总是一副神游状态。
封庭很担心。封蔚不可能一辈子待在京城。他现在虽然拦着,但以后封蔚肯定会参与更多的军政大事。
封蔚道:“哥你给我派个聪明的跟着不就成了?我看长青就不错。”
封庭捂着胸口:“我以后肯定对长青委以重任,他老是跟着你替你打下手怎么成?”
封蔚反驳:“可哥你交给我的事肯定也是很重要的事,反正都会派人和我一起,长青就很好,和我配合多默契啊。反正都是派人,派谁不是?”
封庭一想,居然觉得弟弟说的很有道理。
余柏林以后肯定是他心腹大臣,而封蔚更是他最信任的弟弟。他让封蔚做的事,肯定是大事中大事,本就不可能封蔚一个人做得成。反正都要派人去,派余柏林不也是一样?
派其他人,他还担心自己弟弟被欺负欺骗了呢,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现在他弟弟什么事都没做,就被一堆人跳着脚黑,以后还得了?
可有封蔚在,余柏林顶多算个二把手。到了其他地方,余柏林就是做主的人。长此以往,余柏林会不会不高兴?算是亏待了吧?
封蔚道:“不会的,长青不是这种人。”
有他在,余柏林才能放手做事呢。
封庭感慨:“长青不慕名利,的确是我多想。”
“对。”封蔚眨眨眼睛。怎么到不慕名利上去了?算了,哥哥说对就是对吧。
封蔚回家之后,把此事告诉了余柏林。
虽然他说要让余柏林跟他当搭档,总要问问余柏林的意思。若余柏林要抛弃他这个小伙伴,他还是要尊重余柏林的意见。
余柏林放下书卷,很没风度的给了他一个白眼:“你就不能自己稍稍学一点吗?”
“我会,可若是你能帮我,我何必这么累。”封蔚强词夺理道,“再说,反正哥又不会让我一个人,会累死。”
余柏林还真认真的想了想。
作为孤臣最难的一点,就是容易拉仇恨。若是皇帝想把他当做一把刀,他又除了皇帝这座靠山之外没有其他依靠,很容易玩脱。
刘淳不惧怕,那是因为他背后有刘家。
余柏林身后什么也没有。
即使老师好友也能结成一张网,但这种网络能共生,却不能同死。能成为他的救命稻草,却不能成为他对别人的威胁。
若有封蔚在上面顶着,自己不但做事更加肆无忌惮一些,仇恨度也小一些。并且凭借皇帝陛下对封蔚的爱护,也不会让他做弃子。那么以封蔚对自己的情谊,自己也不会成为弃子。
至于皇帝陛下之后会不会对封蔚态度改变,那是之后的事了。
在皇帝陛下不会猜忌封蔚的前提下,与封蔚共事百利无一害。
想来皇帝陛下也不愿意让封蔚身边多一个跟封蔚呛声对着干的人。
余柏林道:“若能与你共事也不错,但你也要成熟点,别让我操太多心。”
封蔚很高兴的把余柏林的话转达给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长吁短叹。总觉得余柏林在帮他带孩子,还是预定了带一辈子这种。
成皇后笑道:“这不是很好吗?小叔总有长大的一天,陛下也不用时时担心了。”
皇帝陛下拍拍大腿,皇后说得对!弟弟总要长大啊!
所以陛下娘娘,你们两所说的长大,就是换一个人照顾吗?
余柏林回来之后,最高兴的是大宝小宝。
他们可从未跟余柏林分别这么长的时间。
只是封蔚忙碌,余柏林又需日日去张岳家报道,大宝小宝不能像余柏林出京前那样,在德王府住的那样频繁。
不过大宝还是找时间抱着一大堆记着疑问的书籍去找余柏林解惑。
嗯,还有一大堆对他老师和他父皇的小小抱怨。
余柏林听后,废了好大的劲,才维持住自己平静的表情。
老师也就罢了,小宝抱怨过很多次了。但陛下这是怎么回事?
余柏林眼角余光瞟向正抱着小宝,握着小宝的小手,在上等的宣纸上,用上等的毛笔蘸着上等墨,画着不知道什么图案的封蔚。
听闻封蔚是由陛下亲自教导。所以说封蔚长成现在这副样子,也可以理解了?
当然,余柏林自然不可能吐槽皇帝陛下的。他还得维持大宝心中皇帝陛下光辉高大的形象。
大宝是个好孩子,虽然他对皇帝陛下的教导多有困惑,但在他心中,父皇仍旧是棒棒哒,大宝还是很信任很爱父皇哒,也很愿意听父皇的教导哒。
嗯,然后私下再问问余柏林就好了。
大宝也提起新来的太子太傅。
陈老的人品和学问都是不错的,他又不像大宝身边其他暂任老师者那样急功近利。他曾教导过穆宗,也指导过封庭,还教导过陈家家中那么多年轻一辈,对教导小孩子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大宝在陈老那里听课,虽说比不过在余柏林这里那么开心,但授课方式不同,和教导水准高低并无关系,大宝在陈老这里受益良多,心中也对陈老非常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