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藏兵
  大半年前, 岑怀例查户部三司度支、户都、盐铁,发现盐铁一司有矿目虚假, 竟然比之往年多了五十万斤的矿产。而卷宗上记载的是因陇右多了一处铁矿, 产量不少,而恰巧那一年各地矿产都有增加,这才多了五十万斤。五十万虽多,但账面明细都清清楚楚,倒是瞧不出什么漏洞来。可岑怀为官多年, 对这些官场暗地里的弯弯绕绕再清楚不过,敏锐觉察此事背后有异, 欲深入追查以探明真相。
  彼时,新皇登基不过半载, 对从前长公主一党的人忌惮颇多。岑怀自是首当其冲, 曾多次被人构陷自身难保, 便是有心查明此事却力有不足。再加上他并无明证,连值得怀疑的蛛丝马迹也少,不能循查案追究的正当程序, 亦不能连累其余官员。所以要想找出真相, 他必须先寻个稳妥且能够完全信得过的人。而这个人,就是他的幼弟岑越。
  岑越虽年轻,但行事睿智机警, 不拘泥常理灵活变通, 终不负兄长所托, 几经周转查到了上安郡牛文寨的头上。这才有了后来的岑越随行朝廷押粮队来到上安, 瞒下众人转移赈灾粮银,设计柳怀剿匪一事。只是当时岑越与岑怀只知牛文寨与私矿之事,并不知藏兵谷,所以并未做好完全准备。后来,岑越被牛文寨追杀流落在山中,无意间发现了藏兵谷,却又因不小心被抓而没能将消息及时送出。岑怀在京中久不得幼弟音讯,却等来了柳怀八百里加急送往云崖山皇寺的一封书信。
  长公主自还政于新帝后,便一直幽居云崖山的皇寺内,为先惠孝皇后祈福,朝中之人一概不见。柳怀这一封书信虽是私信,却因其身担要任身份特殊而尤显敏感。皇寺虽为左卫将军谭杨看守,然任何事情都需禀报岑怀,他第一时间得了消息,将此信截了下来。若非如此,这一封送往皇寺的信被旁人得知,无论信上写了什么,都会是一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京师一片波澜。
  岑怀截信本是为了防止长公主不在奉京之事败露,可截完以后才知道,这信原就是写给他的。之所以先送去皇寺,怕是要提醒他,送信之人已经知道长公主离京之事。信虽是以柳怀的名义发出的,却是何珩写的。何珩将上安郡的情况如实告知,并透漏了刘僖姊的行踪,却并未言明想要岑怀助其做些什么,似是有些试探他的态度。先前因朝中宦官黄兴一党逐渐势起,颇有几分延东党祸乱的苗头,岑怀已经派人去南方寻找刘僖姊,望其早日归朝。姑胥孟家他自然也派人去了,只是当时刘僖姊已经离开,所以他并无所获。而其余的人只找到了苏珮。苏珮告诉他,长公主不想让任何知道她究竟在什么地方,所以中途与她分道扬镳。岑怀无奈便只得先暂时放弃找回刘僖姊的想法。
  藏兵谷事关重大,长公主在上安危险重重,岑怀不得不奏请新帝,望其允准自己亲自前往上安郡调查赈灾银粮失踪一事。新帝本不欲批准,只因当初柳怀便是因他的缘故被贬,得了这么一个押粮的苦差事。如今再派他去,难免有唯亲之嫌。然岑怀此番态度十分坚硬,一改新帝登基两年来的逆来顺受,竟在早朝上联合十几位大臣逼新帝下诏,此举可谓直犯帝怒,惹得一众清议臣子纷纷上书,言其目无君臣之礼,包藏祸心,当革相位以儆效尤。新帝虽怒,却怵其为官多年,门生众多,亦有昔日长公主党人为其后盾,不敢真治他的罪,最后草草罚了一年俸禄。
  岑怀得了圣旨准备前往上安郡,同时他派人重查私矿一事。当初追查此事,不知背后牵连之重,如今有了藏兵谷这条线索,他便从户部着手。户部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若是想寻哪里人口变动,最是清楚不过。此番暗查正赶上大靖三年一次的核定地价和丈量土地,倒是给了他许多行事之便。他亲自经手,事必躬为,但凡是与户籍人口有关的都一一细查。如此认真周到,终是让他查出了些端倪。可令他震惊的是,大靖不仅是上安周围数郡的人口买卖和失踪猖獗,陇右竟也有,且比之上安更加的严重。如此,一件真相便摆在眼前,叫他无论如何也不能不信。
  陇右恐也有藏兵之地!
  大靖朝两百六十年的史载中,从未有过如此荒唐之事!
  这真相令他久久不能平复心绪,独身一人在书房呆坐了一整日,任府中管家如何劝说也不肯踏出房门。若非傍晚的一道旨意,他恐怕还要如此呆到第二日的夕阳斜下才肯罢休。旨意并非皇上圣旨,而是太后的懿旨。太后知岑怀与长公主有师徒情分,念及长公主入皇寺已足有一年,便令岑怀前去宽慰一二,最好能劝得公主回府。这道懿旨来的蹊跷古怪,他心中不安,已经猜到这多半是太后身边的宦官黄兴搞得鬼。但他仍旧遵旨,第二日便去了皇寺,回来的时候上书太后,言长公主孝悌执着,不肯回府。翌日早朝,新帝下旨,要亲去皇寺迎回长公主,震惊一众朝臣。需知长公主当初避世入寺,新帝也不过面上挽留两次,连正式的诏书都未下。而后几近两年,亦从未请长公主回府之意。怎如今倒是想起来了?
  岑怀明白,宫中接连变动怕是太后已经有所察觉长公主并不在京中,先前命他前往皇寺亦不过试探之举。虽不知皇寺围的严实这消息究竟是如何泄露的,但终是瞒不住了。新帝若是追究下来,长公主必要落得个欺君之罪。于是他以长公主名义递折至中书三省,特请前往上安同左相岑怀一起追查赈灾银粮失踪案。新帝要迎回长公主,而今长公主主动请缨前去上安,这在朝臣眼中便是长公主无法推诿圣恩拂了新帝的面子,又恐出寺以后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两相为难之下只能远离京师。新帝无奈,只得答应长公主所请,令其与左相岑怀一同前往上安郡查案。一桩小小的赈灾银失踪案,当朝左相临着帝怒也要自请查明,而今又加了个长公主,当是令人哭笑不得。不过此番新帝落下的名声不太好,毕竟在世人眼中,不论长公主当初怎样,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倒是从未有过逾越之举,谨守君臣本分。
  就这样,岑怀与长公主凤架来到上安郡,途中一直与人飞鸽传书,继续打探陇右之事。
  “早该想到的......”刘僖姊听岑怀将有关藏兵谷的事情徐徐道来,而后垂眼低声喃喃一句,脑海中再次想起冯盛临死前对她说过的话。
  腐木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东党虽灭,大靖朝气数已尽。
  我冯盛纵死,也要你刘僖姊不得江山安稳!
  这世间有一人,自蓬莱书阁而来,鬼智之才,当世无人可比!
  她早该料到的,姬离在冯盛和恭贤王之间运筹帷幄,那这世间又怎会只有一处藏兵谷。恭贤王蛰伏多年亦能有今日,当初东党气焰滔天,陇右的藏兵之地又该是何等规模。她不敢想象,亦不能想象。
  “陇右藏兵之地的具体位置岑相可查到了?”何珩黑着脸询问,岑怀所言亦是令他震惊不已。他乃行伍之人,自知要苦心筹谋建出这样一个藏兵谷要耗费多大心力。不想这世上当真有如此人物,竟能瞒着世人偷天换日,其间粮草、兵器、兵丁的周转皆是□□无缝。
  岑怀摇头“陇右六郡,地广人杂。我得知此事不过月余,追查颇耗时间。”
  “若那陇右道也有一处藏兵谷,朝廷确实不该发兵山南。”何珩沉着冷静,颇有大将临危不乱的风范。
  何珩的话虽未有深意,刘僖姊却闻言神色凝重,朝廷不发兵的缘由又何尝不是新帝她,怕她像当初平定岭南道军营哗变时一样,用兵挟今上。
  何珩用沙盘推演,将陇右之地堆出来,指着盘中局势,道:“陇右与关内虽都与帝都临近,但若是从陇右进军,一路无关无阻,可直捣黄龙。而关内有山南关为屏障依托,又有多处折冲府储兵,不好进犯。”
  “何将军放弃山南关防守,选择在此处围山扎营,可是也考虑到藏兵谷会向南行军?”岑怀瞧了几眼那沙盘后,突然抬头询问何珩。
  “先前确有此顾虑。不过眼下看来,却是歪打正着了。我军若死守山南关,藏兵谷的人断不会来攻。他们定向南行军,攻山南、黔中、剑南等道。这些地方自古以来便少有战事,以是朝廷在地方设置的折冲府不多,守备也相对空虚。而陇右藏兵之地伺机而动,向北进犯。彼此配合,终取大靖江山。”何珩说话时已经在沙盘上将一些重要的关卡用小旗插上,向众人解释这些地方的位置,以及周围的地势山川,言简意赅,总是直切重点。
  刘僖姊暗惊何珩竟然能将半张大靖地图背出,可见平日里下了多少功夫。这样的人若真能收敛戾气报效家国,该是大靖之幸,百姓之福。岑怀今日本可以直接说出真相,却偏偏要等她赶到,由她在何珩面前表明志向,赢得将士信任,可见也是有意消除她心中对何珩的偏见。再加上元元今日突然现身对她所说的那些话。此刻她对何珩已完全没有了疑虑。
  “可若是这两处藏兵地不能彼此配合,又当如何?”宋超听了何珩一番解释,心中仍有疑问。他虽知这陇右藏兵地极有可能是冯盛死前留下的,可仅从军事角度出发,这两处藏兵地相隔甚远,他们也从未发现上安的藏兵谷与陇右有牵连,若要成合纵联横之势,恐是有难度。这不符合兵家常理。
  宋超的话倒是提醒了何珩,他抬头看向刘僖姊,问道;“东党贼首冯盛当年为长公主诛杀,陇右的藏兵地若真是冯盛生前筹谋,为何他落败以后并没有逃往陇右发兵举事?”
  “因岭南道军营哗变。”刘僖姊沉声回答。
  这个答案,她也是刚刚才想到的。
  被困藏兵谷时,她便逼问过宋灵儿岭南道军营哗变的真相。宋灵儿当时神情狡诈,并不告诉她实话,只说岭南道军营哗变不过是恭贤王想趁着东党落败之际伺机夺权称帝。而此刻,她方知恭贤王当时打的是什么算盘。
  “当初岭南道军营以东阉党乱政为由引起哗变,连杀刺史府尹,清君侧惹得先帝震怒。后本公主亲赴岭南道平叛。恭贤王手书,只见东党冯盛首级,非死不罢休。冯盛闻讯,这才连夜逃出奉京。”她将当年情况再次道来,继续:“恭贤王既能做到多年暗中隐忍筹谋,便绝不会在思虑不周的情况下发动一场胜算不大的军营哗变。他逼得冯盛不得不逃出奉京,先帝也不得不痛下决心诛杀阉贼,这是要断了东党陇右起兵的念头。冯盛既死,恭贤王便领兵一路向北逃去,以惑众人视线,实则往南逃往上安。”
  “长公主的意思是......恭贤王与冯盛之间互有攻伐,两处藏兵地各为其主。所以恭贤王才会利用岭南道军营哗变将冯盛逼得无路可逃。”
  宋超等人听得云里雾里,不甚明白。初时以为这两处藏兵地乃是恭贤王与冯盛勾结筹谋的。可刘僖姊一番言语又道明这两个逆贼之间亦有矛盾嫌隙,冯盛乃恭贤王陷害而死。那这就奇怪了,既有矛盾,当初又为何都设立了藏兵谷。
  刘僖姊与岑怀互看一眼,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是一个人的名字。
  姬离。
  何珩见他二人神色有异,便下令宋超等人出外巡视,帐中只余三人。
  “长公主和岑相可是想到了一个人。”他神色肃穆提起这个名字,并未有隐瞒之心,再启唇:“此人名唤姬离。”
  刘僖姊不料何珩竟也知道姬离,立生疑惑“将军怎知此人?”
  “此人与何家渊源颇深。”何珩沉声回答。
  ※※※※※※※※※※※※※※※※※※※※
  第一更(第三更防盗,明天换回来。)
  这几章要推动情节,没办法,大大是个剧情狗。恋爱谈多了就容易腻。